新华镇近期引入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全面实施了“四级七天”调解机制。在初期阶段,该机制有效解决了邻里之间的纠纷。此举凸显了该调解模式在基层矛盾解决方面的显著效果。
纠纷缘起
2024年11月13日,新华镇发生了一起因灌溉引发的社区矛盾。李某在灌溉过程中疏忽大意,未封闭田地排水口,这导致杨某的房屋围墙受潮,墙体出现数处裂缝。杨某坚持认为李某的灌溉行为直接导致了房屋损坏,并要求李某进行赔偿。而李某则辩称灌溉并非房屋损坏的主要原因,双方对此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争论激烈。
网格员介入
汪自忠作为网格员,在获悉相关信息后立即采取行动。他率先赶赴双方居所,对具体状况进行了详尽调查。尽管如此,由于双方诉求差异显著,调解工作在初期遭遇了困难。接着,汪自忠依照“四级七天”调解流程,完成了民情报告的填写,并迅速将情况向上级村调委会进行了汇报。他寄望于借助更高级别的资源,成功解决这一纠纷。
村调委会调解
接到报告,村调委会立即召集村干部、驻村领导和相关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实地调查。接着,他们通知涉事双方前往村委会进行调解。然而,在赔偿金额上,双方意见存在较大差异,未能形成共识。面对调解陷入僵局,村调委会决定将此纠纷上报至新华镇综治中心,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镇综治中心发力
镇综治中心在收到村调委会的汇报后,立即执行了“中心吹哨、部门响应”的工作流程。紧接着,组织了研判会议,对纠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会上,他们精心策划了调解计划,并组建了专门的调解团队。该团队由副镇长负责,成员包括司法所、派出所和水管所的干部,他们协同推进调解进程。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正努力突破当前的调解僵局。
调解达成协议
经过多次面对面交流,双方情绪逐步平复。李某认可房屋损坏是由于自己疏忽所致,并表示愿意进行赔偿。他期望杨某能够减少赔偿要求。在政法干警的讲解和安抚下,杨某考虑了与李某的邻里关系及未来的交往,最终决定降低赔偿金额。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成功达成了利益均衡的协议,并正式签订了和解文件。李某当场向杨某赔偿了房屋渗水引发的全部费用,总计8000元。随后,两人握手言和,这一举动见证了和解的成功达成。
调解成效彰显
新华镇的“四级七天”调解模式在本轮调解中展现出卓越成效。调解人员运用了面对面和背靠背等多种调解手段,确保了当事人得以充分陈述观点和情绪宣泄,同时有效遏制了冲突的加剧。通过居中协调,调解人员成功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实现了纠纷的根本化解,并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基层矛盾不断加剧,新华镇的调解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应探讨“四级七天”调解模式是否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敬请点赞并分享此文,并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