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现象日益流行,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购物直播尤为火爆。与此同时,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主播在带货时需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使用规范的语言同样至关重要。近期,西宁市对此类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

网络直播带货乱象频出

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购物方式,然而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据各地网信部门日常监管发现,部分主播为了吸引观众,在平台上发布低俗言论。其中一些言论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德和良好风俗。更有甚者,涉嫌违法行为却拒绝整改。这些不良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购物的和谐环境,还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此外,一些主播在销售商品时也存在问题,如夸大商品效果误导消费者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违反了商业伦理,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导致消费者难以享受到购物的愉悦和安心。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良现象?

多部门联合行动治理

12月5日上午,一场关键的整治活动展开。西宁市的多位网络带货主播成为了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联合执法的目标。此次多部门合作行动,彰显了协同治理的坚定意志与运作效率。

据掌握,该举措背后有明确的支持依据。全省网信机构依照“清朗2024”系列行动的安排,已对省内部分违规主播进行了约谈。西宁市相关部门紧随其后,进一步强化了对本地直播带货主播的监管与规范,旨在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直播购物氛围。

约谈主播类型多样

此次集中约谈的主播群体涵盖了多样化的类型。其中包括那些创立个人商品品牌的主播。这些主播负责把控商品货源和品牌形象,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品牌声誉及销售成果,因此对他们的带货行为进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存在一些主播专门为厂商吸引顾客,他们将购物车挂在直播中,以直播形式吸引观众并引导他们直接向厂商购买。尽管这些主播不直接销售商品,但其行为仍需遵循规范。这类主播代表了直播带货的主要形式,此次约谈的范围由此可见相当广泛。

明确部门规范要求

市市场监管部门在约谈中提出了具体要求。主播在进行商品推广时,需严格避免虚假和过度宣传。提升服务质量是关键,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服务。同时,必须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信息并享有售后服务,同时在商品定价上防止价格误导,实行清晰的价格标注。

市委网信办对网络带货主播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在销售过程中展现西宁及个人正面形象,诚信对待消费者,致力于构建文明网络环境。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全面保护,必须从多个角度、多个部门实施规范与要求。

主播表态积极改善

此次约谈中,一位网络带货主播的表态令人感到满意。他承诺未来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主播。他承诺将摒弃炒作行为,杜绝夸大宣传,并规范使用文明网络用语。这一表态反映出部分主播已认识到自身问题,并愿意积极改进,致力于保障消费者权益。若以此积极态度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西宁名优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揭秘直播带货黑幕:主播们被约谈,你的购物安全谁来保障?  第1张

直播带货良性发展展望

直播带货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持续投入。主播需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同时,监管部门在完成一次约谈后,不应降低监管力度,而应持续跟踪网络直播带货的现状。

在直播带货环节,您是否遭遇过主播不当行为?期待您在评论区进行点赞、转发并留下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