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物馆建设领域再掀热潮,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成为焦点。该馆是我国首座综合性科学收藏馆,自年初开始选址并动工,预计将于2027年完工。在永久馆舍落成之前,其临时展览馆已显现出诸多亮点。
临时展厅基本信息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区域拥有众多亮点。此展厅坐落于蒙民伟人文楼的地下二层。开放时间方面,每周三至周日,师生及校外参观者均可免费参观。此外,部分时段还设有志愿者讲解,有助于观众深入理解展品及其内涵。近期,展厅进行了珍品柜的更新,成为一大新闻焦点。
珍品柜的更新带来了众多引人入胜的展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对于热衷于科学文化及历史研究的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学生群体,他们可以免费参与其中,拓宽视野。在此,观众能够在校园内近距离接触并学习珍贵的藏品。
上新微展概况
临时展厅新增设了三个特色微展。其中,“生命絮语:X博物馆标本艺术展”融合了生物标本、传统工艺与多媒体技术,为观众揭示了生命自然之美的新见解。“如齿神奇: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史珍品展”则展出了15件(套)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包括中外口腔医疗器械、显微镜以及古代口腔医学的文献和文物。
微展为观众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观与体验机会。以口腔医学史珍品展为例,观众能直观地追溯口腔医学的发展轨迹。这对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及对口腔医学感兴趣的公众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展览展示了众多珍贵资料与实物,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认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
展示的精品概况
展厅内陈列着众多精品。其中,“表里生辉: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电工仪表”展览展出了约30件电工仪表。这些仪表的时期跨度从19世纪末至当代,涵盖了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多种类型。它们在电力工程与科学实验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地位举足轻重。
展示的电工仪表让我们见证了测量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演变。以电压表为例,其发展轨迹是从粗糙到精细,这一变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仪表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见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科技历史底蕴。
镇馆之宝信息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正在独立研发并完整复制的古代水运仪象台。该台的具体位置已经确定,未来将在常设展厅的显要位置进行长期展示。水运仪象台,作为北宋时期的巨型科学设备,具备计时、报时、天象模拟和观测等功能。
原物虽已不复存在,然而在我国古代仪器制造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赞誉为全球最早的天文钟。自提出复原构想以来,历经多年,终于即将实现。1953年,复原构想首次被提出;今年4月,在高英士的慷慨捐助下,这一目标得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建筑规划情况
清华科学博物馆的永久馆址规划已经确定。该馆址坐落在清华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的空地,规划面积为约6000平方米的展览厅。内部布局合理,设有展示中西方科技发展历史的主体展区,观众可在此对比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路径。
清华大学设有专门展示理工学科发展史的清华厅,此厅旨在展现该学科独特的发展轨迹。此外,特展厅还具备与国内外博物馆开展合作布展的能力,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文化和科技成果的更广泛展示与交流。
博物馆的展陈特色
科学博物馆在落成后呈现的展览形式别具一格。它将科技文物与先进互动展品巧妙融合。这种展览手法有助于观众更深刻地感受科技的魅力,不仅能够目睹实物展品,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掌握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而生动地重现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清华自身能够充分体现其在理工科领域的科技成果。大家是否期待在设施完工后立即进行参观?同时,也欢迎各位积极点赞并传播有关清华科学博物馆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