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建设领域,22号线(平谷线)政务中心东站至燕郊站段施工现场,一台功能卓越的盾构机正于地下稳步推进工程进度。

盾构机基本情况

北京地铁22号线惊现智能盾构机,无人驾驶、自动掘进,未来交通新纪元开启  第1张

“基石一号”盾构机直径8米,埋设深度近20米。该设备非同寻常,仅需轻触按钮,即可实现无人操控与智能作业。多组巨型齿轮驱动锋利刀片,精准、快速且安全地运行。操作员仅需在操作室监视,实时监控各项参数。此举标志着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智能化新阶段。此外,该设备集成了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地面智能操控中心等众多智慧核心技术,在国内盾构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掘进作业方式

自今年7月起,政务中心东站至燕郊站区间开始使用盾构机进行作业,标志着新的掘进方式正式启用。该方式依赖盾构机自主掘进,无需人工干预,便能实现连续自动的保压、纠偏及掘进参数控制。目前,该设备已连续自动掘进260环。这一成就凸显了其高度自动化特点,对轨道交通隧道挖掘工作具有示范作用。与以往依赖人力干预的传统盾构机作业相比,“基石一号”展现了独特的作业模式。

北京地铁22号线惊现智能盾构机,无人驾驶、自动掘进,未来交通新纪元开启  第2张

人力与效率对比

“基石一号”盾构机相较于传统机型,展现出显著优势。此设备显著降低了人力需求,施工周期每公里缩短约10天,工人数量减少达30%。目前,“基石一号”的掘进速度达到每日13至14环,远超传统机型。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这一技术有助于大规模轨道交通项目减少人力成本。

施工质量提升

“基石一号”在工程质量上同样表现出色。其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轴线偏差控制与地面沉降管理均显著超越人工操作。得益于自动导向与纠偏技术的应用,操作人员仅需输入参数,设备即可自动进行纠偏,且效率大幅提高。这一特点确保了施工质量的持续稳定。隧道挖掘的高质量是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的关键保障。

北京地铁22号线惊现智能盾构机,无人驾驶、自动掘进,未来交通新纪元开启  第3张

平谷线项目概况

平谷线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线路,其整体状况具有重大意义。该线路西起CBD区域的东大桥站,东至平谷中心城,沿途经过朝阳、通州、三河和平谷等地,连接了众多重要区域,包括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和平谷新城等。线路总长81.2公里,其中地下部分长达53.8公里。地下段盾构区间全长45.6公里,共有22台盾构机同时进行施工。

技术推广前景

平谷线建设已进入施工高峰阶段。目前,盾构机施工数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引入了先进的盾构技术。这一技术在“基石一号”平谷线试点成功后,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市重大项目办安全质量处处长刘涛透露,该技术将推广至北京其他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此举不仅对新设备的应用给予了认可,还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在北京地铁三期线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轨道交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地铁22号线惊现智能盾构机,无人驾驶、自动掘进,未来交通新纪元开启  第4张

在此,提出一问:若此类智能化盾构机得以广泛运用,其对轨道交通安全性的潜在影响又将如何?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