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环翠区成功举行了2024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竞赛。在此次活动中,共有23个项目进行了精彩的展示,这场竞赛无疑是该区文明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竞赛内容丰富多样,每个项目背后都蕴含着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各项目覆盖多领域
本次赛事的23个参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社会治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环翠区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所展现的全方位布局。以社区互助为例,项目聚焦于解决社区关系的实际问题;而养老服务项目则聚焦于民生关切,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显示出该地区在探索文明实践活动中的深思熟虑。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疑问:这些项目是否能够持续高效地推进,确保覆盖到所有居民?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广泛覆盖多个领域的项目有利于整合资源,构建全面服务体系。以部分大城市为例,因资源分布不均,缺乏此类全面覆盖的项目,常导致服务空白。环翠区的多领域覆盖模式,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赛者展看家本领
在比赛中,选手们竭尽全力展示自己。他们通过图片和讲解等方式,讲述各自团队的故事。例如,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姜新所提及的“憨儿回家”项目。这个项目关注的是特殊群体——“憨儿”,他们面临社会接纳度低的问题。自2017年起,该项目已帮助超过100人找到了人生价值。这个数字不仅仅是统计数字,更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杨洪政担任主任的威海市华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已连续8年为众多孤寡老人提供关怀。该项目展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爱与责任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竭力为老人提供温暖,犹如黑暗中的光芒。这种精神与付出,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项目持续发展亟需资金及其他支持,那么这些公益项目应如何有效筹集更多资源?
精彩的项目故事
姜新所讲述的“憨儿回家”项目,主要服务于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特殊青年群体。由于社会未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该项目致力于为这些青年开辟生存空间。这一现象凸显了特殊群体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努力填补社会就业体系中的空白。
杨洪政所提及的“环翠爱桑榆情”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持续多年,致力于临终关怀与孤寡老人的照护。他们持续为老人提供温暖,每月上门服务的具体数字反映了他们的投入与关怀。这一举措凸显了爱心公益项目在弥补社会养老体系不足方面的关键作用。面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此类项目显得尤为意义重大。
邻里节助力基层治理
戚丽丽来自环翠楼街道,她分享了关于“邻里节”的趣事。该街道将社区文化建设与邻里节活动相结合,这种做法凸显了以文化为桥梁构建和谐社区关系的理念。据相关数据表明,和谐的社区关系能显著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以一些老旧小区为例,过去邻里关系较为疏远,但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状况。
基层治理构成社会治理的基础,而借助文化节日举办活动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项有效实践,其推广价值显著。然而,如何确保此类活动持续焕发生机,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赛评选结果出炉
参赛项目经过申报和初审阶段,最终进入决赛。在激烈的竞争中,评委们综合考量后,评选出10个金牌项目和13个优秀项目。这些项目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显著代表性。金牌项目将在当地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而优秀项目亦具有参考意义。然而,关于评定标准的细节尚需进一步讨论。
大赛的深远意义
本次赛事不仅是项目展示与竞技的平台,更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发展的契机。环翠区期望借此机会打造区域品牌,加强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借助这一赛事,基层的文明实践活动将得以持续升温。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此赛事中能获得何种启示,以促进地区文明进步?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对此进行评论、点赞并分享这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