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一处显眼的标识——“胡军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门牌,悬挂在生产楼三楼,格外引人瞩目。该工作室汇聚了丰富的创新潜能与显著的实际成效,激发着人们的浓厚兴趣。
工作室简介
2023年11月28日,该工作室正式成立。其命名者胡军印,系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的技术专家,亦为广东省的劳动模范。工作室肩负技术突破等关键职责,并设定了具体任务目标。例如,在2024年度的技术攻关计划中,废水预处理装置系统优化项目已列入筹备阶段。
工作室各具特色,以其创始人命名,彰显了其影响力及对其才能的肯定。对石化企业来说,此类工作室可能成为攀登技术巅峰的关键助力。
石油焦制氢装置初期困境
2022年,我国首座石油焦制氢装置正式投入运营,却遭遇了一系列挑战。该装置具备85%以上的高掺焦比稳定运行能力。技术人员在毫无经验参考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国内既缺乏类似操作的经验,也缺少相应的文献和理论支撑,这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类大型设备缺乏经验参考,犹如在漆黑中摸索,细微问题也可能演变成重大风险,挑战显而易见。这一状况使得所有参与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初期应对策略
胡军印及其团队在应对挑战时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在工厂启动初期,他们精心制定了详尽的掺焦试烧计划,并针对潜在问题准备了多套应对措施。试运行阶段,他们极为小心,逐步增加掺焦比例,同时根据工况变动持续调整运行参数,严格预防炉壁过热、澄清槽堵塞等问题。
该团队展现了精湛的专业技能,通过周密细致的规划和操作。他们采取了预防措施,这种策略对于应对未知且复杂的高难度挑战至关重要。经过不懈努力,石油焦制氢装置得以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
近年的运行改进
石油焦制氢装置的检修作业因工艺特性及设备局限,历来作业数量和风险水平较高。2022年,该装置系统检修已达20次。然而,2023年,这一状况显著改善。自团队采用“单顺投”运行模式以来,气化系统的年度检修次数已大幅减少,降幅高达约70%。
该运行模式的改变具有多方面优势,不仅减少了检修作业的频率,缩短了人工投入的时间,降低了检修材料的消耗,还减少了高压清洗等高成本作业的开支和复热烘炉天然气使用量。据估算,每年可节省成本接近千万元。
技术攻关成果
工作室在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3年底起,针对设备频繁结垢的问题,团队开展了攻关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搜集及分析,团队揭示了三个关键原因:一是汽提塔塔盘设计存在缺陷;二是废水预热器管程进出口温差较大,容易导致结垢;三是装置频繁结垢的主要因素。
经过多次分析和实验,实施了扩大塔盘孔径和优化预热器列管布局等措施。改造后的塔盘显著提高了抗堵能力,预热器的结垢状况显著改善,汽提塔的稳定运行周期也从原先的20天延长到了30天以上。
创新带来的综合效益
该工作室将技术创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在石油焦装置的运行中实现了“四降二提升”。具体而言,“四降”涉及降低药剂费用、减少外排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降低维修成本以及降低安全风险,“二提升”则是指提升作业环境及企业社会形象。这种全方位的进步不仅符合企业整体及行业的发展期望,也彰显了该工作室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推动作用。
观察胡军印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取得的成就,是否觉得这种劳模工作室模式值得在更多企业中广泛实施?诚挚邀请读者朋友们点赞、转发本文,并踊跃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