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湖南石化发生重大事件。一声爆破巨响过后,一座高达97米的“退役”煤气化装置西侧框架被顺利拆除。这一进展标志着城区老装置拆除项目的关键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老装置建设运行概况
2003年10月,湖南石化启动了煤气化装置建设项目。该项目引入了荷兰壳牌的粉煤气化技术,并在2006年12月底顺利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该装置承担着将原料煤转化为合成气的重要任务,为下游炼化装置提供生产原料。在没有备用气化炉的情况下,该装置通过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成功解决了多个影响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此外,该装置还申请了超过10项专利,其中5项已获授权,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其价值。
2023年11月26日,该装置成功实现了连续266天的A级高负荷(超过93%)安全运行,这一成就打破了国内同类装置在2024年创下的264天长周期纪录,堪称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装置停运的背景
湖南石化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旨在打破“化工围江”和“化工围城”的困局。根据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的统一规划,2023年11月26日,该企业使用已达17年的煤气化装置按预定计划停运。该装置圆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并为新的发展战略腾出了空间。
岳阳城区片的新发展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生产,自今年开始,相关设施将进入拆除流程,此举顺应了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总体趋势。
拆除项目进展
自7月14日起,老煤气化装置所在区域的煤化工地带已启动拆除作业。目前,地面建筑物拆除工作基本完成,整体施工进度已接近八成。预计至2025年1月,拆除工作将全面结束。11月20日进行的爆破作业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拆除作业的效率。
在爆破施工阶段,十一冶建设集团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面对框架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该公司谨慎规划了向西方向的塌落施工方案,并细致入微地执行了相关措施。
爆破施工细节
针对框架周边的复杂状况,尤其是北面存在铁路设施等特定情况,十一冶建设集团公司决定实施向西方向的定向坍塌策略。为确保框架能够顺利坍塌并完全解体,以降低可能的负面影响,该公司将框架的东侧与西侧进行了切割,分别形成两个爆破区域。
框架1至3层已安装2396枚数码电子雷管,形成爆破缺口,并分阶段实施逐跨定向爆破。同时,已提前发布通告,并在厂区周边设置爆破警戒,以保障施工安全。
新装置运行情况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的搬迁及升级转型项目,在新区新建的煤气化装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23年11月25日,该项目成功实现了国产水煤浆气化技术的首次投运。
湖南石化新区己内酰胺部在近一年的建设周期内,对3个系列气化炉进行了优化。通过切换气化炉,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此举为下游装置提供了持续的合成气供应,确保了近14万标准立方米的供应量,从而满足了生产需求。
未来展望
湖南石化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老装置的拆除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也为新的发展格局创造了条件。新装置的稳定运行则预示着新产业路径的可行性与光明的未来前景。
这一系列变革对石油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技术升级转型及产业效率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业界普遍关注,这种新旧设备更迭的模式是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我们期待您的观点,欢迎点赞、转发及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