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哈尔滨阿城区突降大雪,一位年逾六旬且身患脑梗的老人不幸失联。家人心急如焚,立即报警求助。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展开救援行动。这一事件中,市民的担忧与民警的责任心交织,共同谱写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激的感人故事。

老人失联家人慌

11月21日夜晚,翟女士焦急万分。当天早上7点,她的父亲出门后便音讯全无,家人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正值“小雪”节气,夜晚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雪花纷飞。老人手机无人接听。翟女士家位于阿城区,父亲平日里习惯骑自行车锻炼,但那天却整日未归。家属无奈之下报警寻求帮助。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家属对老人的安危感到极度的担忧,尤其是面对夜晚的低温和降雪。

求助声声,家属在老人常去的骑行地带屡屡展开搜寻。遗憾的是,他们并未发现任何线索。随着气温的持续走低,老人安危的忧虑愈发深重。在此紧急关头,报警成了家属寄予厚望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风雪夜的奇迹:哈尔滨民警雪夜救人,六十岁老父亲的生命被挽留  第1张

民警敏锐做判断

站前派出所副所长刘浩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行动。他立刻向区局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并对老人的家庭背景进行了细致分析。他灵机一动,推测老人可能是返回宾县老家探亲。这一推断的依据是老人曾提及夏天会回家,且认为两地距离适中,适合骑行。这种分析判断能力的展现,源于民警丰富的经验和信息快速整合的能力。

在确认这一可能性后,刘浩副所长迅速作出决定,选择向宾县方向进行搜寻。这一决策为救援行动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并为最终的成功救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非这一精准的判断,救援行动可能遭遇诸多曲折,老人的处境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警力联动展效率

老人离家已超过16小时,情况紧急。在市局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市局、阿城区局和宾县局的警力实现了全面联动。众多部门迅速作出反应,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当前警务工作的效率。在信息共享和人员调配方面,各相关单位均运作有序。

整体联动效应促使各地区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各区域派出所得以紧密协作。以蜚克图镇等沿线派出所为例,在搜寻过程中展现了联动机制在紧急救援中的显著优势。该机制能迅速展开广泛搜索,全力寻找失踪老人的下落。

风雪途中寻踪迹

站前派出所副所长刘浩与辅警王阿龙陪同翟女士及其家人,沿着蜚拉公路展开搜寻。他们途径阿城区的料甸镇和蜚克图镇,持续向宾县进发。通过观察街面监控录像,确认老人是往宾县方向骑行的。然而,当抵达宾县县城滨州镇时,老人的监控信息突然中断。

凌晨一点多,他们依旧未曾放弃。警方推测老人可能选择了小路,这一判断显示了他们不遗漏任何线索。在那个寒冷的雪夜,他们不懈地追寻老人的踪迹,每一条路线的判断和每一次的行程都交织着希望与未知。

雪夜终寻得老人

刘浩引领众人沿着通往民和乡的宾县小路前行。行驶了约20公里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位老人。在凌晨3点多的寒冷夜晚,车灯的照耀下,一位推着自行车、行走艰难且不断呼喊寒冷的老人映入眼帘。翟女士见到父亲,激动得泪流满面。从老人离家到被发现,漫长的等待中,家人的心情始终忐忑不安,如今终于得以释然。

救援行动中,这一幕无疑是最感人的,民警在严寒雪夜的辛勤努力并未徒劳。气温之低,老人几乎濒临冻伤的边缘,而民警的及时到来,堪比救了老人的生命。

市民感恩送锦旗

11月25日清晨,哈尔滨市阿城区公安局站前派出所迎来了翟先生和翟女士,他们携带着年逾六旬的父亲,手持锦旗与鲜花。翟女士代表全家向警方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庆幸能够找回几乎冻僵的父亲,并对民警的及时救助充满感恩。民警们的行动传递出了对百姓的真挚关怀,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份温暖。

此类事件不仅彰显了民警的尽职尽责,同时也揭示了警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在现今社会,此类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并广泛传播。面对老人走失的情况,读者们是否能够如翟女士家人一般保持冷静,寻求援助?同时,也期待大家能够分享并点赞这一充满温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