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大连市遭遇了本冬季的首场雨雪、降温和大风天气。在此恶劣气候条件下,供暖问题迅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是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全市供暖总体情况
市住建局智慧供热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市12个区市县84家供热企业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根据供热面积统计,整体管网温度已提升至5℃至10℃之间,整体运行状况保持稳定。这一结果反映了供热企业提前的准备工作及应对策略的完善性。全市33137户居民通过远程测温表的数据显示,超过3.1万户的室温已达到20℃以上,仅有20户的室温低于1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供暖得到了有效保障。
所提供的数据准确反映了供暖状况,同时使得市民能够对供热整体状况形成初步的认知。借助数据管理和监控手段,供热单位能够更有效地把握温度变化,并据此进行相应调整。
20户室温低的原因
工作人员观察到,在这20户居民家中,多数人在清晨便开启窗户进行通风,导致室内温度相对较低。尽管涉及户数不多,这一现象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情况提示广大市民,在冬季需留意室内外温差,并合理控制开窗通风。
这反映出相关部门工作的严谨性,他们通过连续24小时的温度曲线分析,成功找出了问题的根源。这并非是供热系统故障直接导致温度下降,这强调了正确识别问题本质的重要性。
市智慧供热监管模式
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每隔两小时对企业的换热站和锅炉房的供回水温度,以及用户家中远程测温表的温度进行查询。这种高频率的查询机制有助于迅速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将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以明确其产生的原因。随后,将与区供热管理部门及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前往现场进行处理。这一规范且高效的工作流程,是确保供热质量的关键所在。
高新区的供热状态
9时30分,位于高新园区广源热力七贤岭热源站的市区两级供热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供热运行参数及远程测温表中的居民家温度进行了检查。数据显示,二次网回水温度最低已超过34℃,而居民家中的最低温度也达到了19℃以上。
广源热力公司拥有九台锅炉,其中八台正在正常运行,用于供暖。企业已提前对供暖管网进行升温并储存热量,确保居民建筑能够充分储能。此外,还预留了一台备用锅炉,用于储存热量,以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状况的能力。
甘井子区的保障措施
甘井子区住建中心公用事业部为确保供热质量,实施了多项举措。这些措施包括要求供热企业提前升温蓄热、提升供回水温度以及延长供热时长。
同步推行四级包保机制,各相关单位对锅炉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与核查。依托供热智能化平台,每两小时对企业换热站的数据进行调度,并监控居民家中的温度,对供热效果不佳的区域进行即时调整。
居民的疑惑与期望
尽管多数居民家庭供暖得到有效保障,然而仍存在若干细节问题。尤其在遭遇极端气候状况时,例如未来可能出现的降温与降雪,供热公司是否已制定更完善的应对策略?比如,是否能够提升在极端气候下的供暖温度保障标准。
相关部门应持续完善供暖策略,以提升供暖效果。广大居民亦应主动反馈各自的供暖状况。面对如此严寒天气,您的供暖是否令您满意?欢迎留下您的看法,参与互动。此外,对本文的点赞与转发也是我们极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