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渝昆高铁建设领域传来重大喜讯。中铁五局负责建设的渝昆高铁核心工程——炳辉隧道平导顺利实现贯通。这一成就具有深远意义,成功突破了极高风险施工段落的难题。这一喜讯无疑是工程界的一大亮点,尤其对于关注渝昆高铁进展的公众而言。

渝昆高铁的重要地位

渝昆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路全长约700公里,其中云南境内长达388.6公里。作为云南省首条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该线路在云南具有深远影响。全线通车后,重庆至昆明的行车时间将显著缩短,从目前的5小时左右缩短至大约2小时。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意味着沿线人员流动速度的加快。这将加强城市间的交流,推动沿线经济发展,旅游业等行业也将从中受益。渝昆高铁建成通车的运力支撑对于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1.17 公里!渝昆高铁第二长隧炳辉隧道平导顺利贯通  第1张

渝昆高铁的建设与多地的发展规划紧密对接,有效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进步。特别是沿线的一些较小城市,借助高铁的便利,能够更有效地与大城市的市场接轨,这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炳辉隧道概况

昭通市彝良县境内的炳辉隧道规格非凡,其全长21.17公里,位居渝昆高铁全线第二长隧之列,同时被认定为I级高风险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最大埋深达811米,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在此,施工面临顺层偏压、煤层瓦斯、高地应力岩爆等多种风险,这些复杂的地质状况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进行施工,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众多不确定因素要求施工人员对每个施工环节都需谨慎处理。例如,若煤层瓦斯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此外,岩爆等突发情况亦可能随时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炳辉隧道的平导部分全长达3843米。然而,该平导不得不应对每天高达9.9万立方米的最大涌水量,面临着极为恶劣的施工条件。尽管平导只是隧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施工难度却不容小觑。

21.17 公里!渝昆高铁第二长隧炳辉隧道平导顺利贯通  第2张

在平导施工过程中,若涌水问题处理不当,将导致施工计划全面紊乱。此外,涌水量大可能对施工设备造成损害,进而延长工期。因此,妥善处理涌水问题是平导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精心组织施工举措

项目部针对复杂的施工状况,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他们细致安排施工活动,实施技术预控,并加强现场标准化管理。运用大型机械化设备进行配套作业,有效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和稳定性。在技术层面,他们采用了先进的超前地质综合预报技术、瓦斯处理及防涌水突砂技术等措施。

瓦斯防控技术至关重要,其泄漏可能引发爆炸等严重事故。防涌水突砂技术确保了在大量涌水突砂情况下的施工安全。特长隧道采用的多作业面接力式风室智能通风技术,对于解决超长距离通风难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导贯通的意义

该平行导洞比原定的施工计划提前两个月实现贯通,标志着炳辉隧道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平行导洞的顺利贯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推进产生了多方面的正面效应。它成功解决了隧道通风、排水、交通运输以及物资供应等一系列难题。同时,这也使得正洞剩余部分的施工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

21.17 公里!渝昆高铁第二长隧炳辉隧道平导顺利贯通  第3张

解决通风问题相当于为后续工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一举措确保了隧道内部施工环境的空气质量,同时,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了积水对施工的干扰。此外,便捷的交通和物资供应进一步提升了资源输送的效率,确保了工程所需物资能够迅速、高效地送达指定地点。

工程背后的艰辛

炳辉隧道平导的顺利贯通实属不易。施工人员需面对地质条件多变的巨大挑战,这要求他们不断调整施工策略和技术方法。此外,通风距离过长、物流组织复杂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在平导施工过程中,机械故障、天气等因素亦可能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1.17 公里!渝昆高铁第二长隧炳辉隧道平导顺利贯通  第4张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施工团队凭借周密规划和卓越执行力,成功实现了平导的顺利贯通。他们的辛勤付出,值得所有关注渝昆高铁建设的人们铭记。

渝昆高铁在复杂地质和严苛环境下施工,其建设团队的表现是否令人敬佩?欢迎发表评论参与互动。同时,请点赞并转发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宏伟工程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