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金华某医院发生了一起感人事迹。一名名叫潘国余的装修工人,毅然决然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一善举不仅传递了爱与希望,更展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行为,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装修工人的善举之路

40 岁装修工人潘国余,用 2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书写生命的奇迹  第1张

潘国余,一位来自婺城的装修工人,多年来不懈追求着非凡的事业。自2003年起,他投身于无偿献血的行列,几乎每年都会参与。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献血15次,其中全血总量达到6200毫升,机采血小板则有10次。同时,他还多次获得无偿献血的荣誉奖项。这种坚持不懈的善举,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仁慈与善良。

2007年,潘国余注意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海报,随后他果断地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自那时起,他经历了长达17年的漫长等待。在这期间,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那份执着的善意。

配型成功的等待与准备

今年7月底,他接到了配型成功的喜讯。考虑到配型成功率极低,他内心既洋溢着喜悦,又不免有些不安。为了捐献,他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日常锻炼。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对捐献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受捐者的深切关怀。他深刻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对此次捐献的重要性,因此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的这种严谨态度,确实令人钦佩。

捐献当日的过程

40 岁装修工人潘国余,用 2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书写生命的奇迹  第2张

11月19日,上午8时30分,潘国余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程序。他躺在医疗床上,安静地度过,血液流入血细胞分离机。经过超过3小时的细致操作,成功收集到了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此过程中,他充当着生命火种的传递者,尽管身体有所不适,但他仍旧坚定,将希望传递给他人。

捐献过程中,他的妻子与献血队伍的成员始终相伴,而红十字志愿者则宣读了受捐者的感谢信。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感激。在整个捐献环节中,他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并未出现任何不适。

成为捐献者的一员

捐献成功,他跻身浙江省1123位、金华市7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他的善举为众多患者注入了生命的希望。在众多捐献者中,他虽平凡,却因爱心而格外引人注目,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家人朋友的支持力量

在捐献过程中,潘国余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坚定支持,这为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左右,成为他持续奋斗的坚强后盾。家人和朋友不仅没有因担忧他的健康而劝阻,更是尊重了他的决定,这种理解和支持显得尤为宝贵。

40 岁装修工人潘国余,用 2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书写生命的奇迹  第3张

红十字会的后续展望

金华市红十字会三级调研员陈策强调,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非常低。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需加大宣传力度。他希望更多人能够效仿潘国余,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通过献血,为生命注入延续的力量,为更多生命带来挽救的希望,并让这份爱心在社会中不断传递。

最终,向读者提出疑问:若置身于您,您是否愿意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一员?热切期待大家点赞、转发本篇内容,并分享您的宝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