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纷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关键焦点。其中,上海闵行区规划资源局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尤为突出,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其成果显著,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政策宣贯与辅导行动
今年,闵行区规划资源局对园区及企业需求作出迅速响应。该局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一次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规划资源实施方案政策宣贯会。此次宣贯会覆盖面广泛,目的是让更多主体掌握相关政策信息。此外,为确保政策直接惠及企业,该局还举行了三次针对性的“送策入园”活动。在活动中,制作了个性化的指导课件,并针对200余人提供了细致的政策辅导,服务对象包括街镇、园区、企业、招商及帮办人员等多个主体。同时,发放了超过200份的营商环境政策包,内含10多项政策文件。
闵行区开展的大规模政策辅导行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前,众多企业在规划资源领域的政策认知上存在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企业得以获得清晰的业务指导,便于他们根据政策合理规划事务。
信息互通确保改革成效
闵行区规划资源局致力于打造“园区-企业-区局”信息互通平台,该举措是其规划中的关键步骤。此平台为相关方搭建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通过实施面对面政策宣讲、点对点解答疑问等方式,确保了改革成果得到充分体现,且效果不受影响。
在实际操作层面,此类平台能够迅速应对并处理来自各方的反馈问题。比如,园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疑问,可以直通区局,区局随即予以解答并进行相应调整。同时,企业亦能通过此途径更深入地把握政策调整的动向,从而更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战略。
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闵行区严格执行相关规划,多个重点项目实现了显著进展。威高、信达生物等众多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闵行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们不仅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而且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进步。
艾为电子等企业所涉及的两个带方案出让项目,已开始实施新的审批模式。该模式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策略,确保在土地挂牌阶段即可同步征求方案意见,并在开工前完成容缺事项的补充。这一做法使得拿地进程平均提前了一个月。因此,项目的规划至落地周期得以缩短,企业的利益预见周期也相应提前。
项目提前投入使用
部分项目已通过创新手段实现提前启用。信达生物等五项工程已分阶段完成竣工验收,威高等两项工程则采用了“一证多验”的模式,使得单体建筑得以提前产生效益。对企业而言,提前启用意味着能更早地产生产值。以信达生物为例,其项目提前投入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便能够迅速占据有利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闵行科创公园试点已将“一证多验”的覆盖范围扩展至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此举有效缩短了民生公共项目的落地周期,有力地保障了民众的福祉。
验收项目效能提升
闵行区今年竣工的规划资源验收项目中,共有19个区批项目成功完成了“测算合一”楼盘的搭建工作。此举有效降低了建设单位的时间成本,并提升了行政服务的效率。在此之前,建设单位需在不同阶段进行测绘等作业,而现在通过“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的方式,减少了重复劳动,使得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管家式服务创新纪录
诺一生物项目凭借“管家式”服务理念,实现了签约至拿地仅需84天的新纪录。此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全面保障。然而,此模式能否在其他项目上得以复制?这成为闵行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的一大亮点。若此模式得以普及,必将吸引更多高端优质项目落户闵行区。这对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