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发布了一项重要文件——《四川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建筑垃圾管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范,覆盖了从产生到处理的各个环节。其中,诸多条款将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建筑垃圾管理范围

重磅!四川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出台,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第1张

建筑垃圾是城市建设及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特殊废弃物,其管理过程相当复杂。在四川的城市建成区内,所有涉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搜集、存放、运输、利用及处理等环节,均需遵循该《办法》的规定。这包括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或拆除各类建筑、设施、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材料及其他固体废物。这些废弃物被明确归类为建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例如,大型商业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混凝土块、废弃金属等,便属于典型的建筑垃圾。

明确界定建筑垃圾的管理范围,犹如在一片朦胧地带划定了分明的边界,从而使得众多参与城市建设和生活的各方主体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所受的限制。然而,如此广泛的明确管理能否获得广大民众及企业的广泛配合,尚存疑问。

管理办法条款数量

《办法》共计40项条款,对建筑垃圾管理进行了详尽规划。内容涵盖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阶段,全面细致。自2024年12月10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长达五年。这五年间,各项目将依次参照执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2024年为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相较于紧急实施,此举更显人性。

在当代,众多管理规章制度往往频繁变动,或缺乏持久性。针对四川省实行的五年有效期制度,其在长期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依据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维持其活力?

源头减量目标管理

《办法》将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提升至关键位置,源头减量目标管理成为其一大特色。要求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垃圾处理方案中具体明确减量目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单位均需依照规定实施垃圾减量措施。如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削减不必要的附属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垃圾产生量。同样,在施工阶段,合理规划施工流程、运用先进技术,亦有助于实现垃圾减量目标。

各个环节的单位虽被共同绑定于一个目标之上,表面上展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单位因利益诉求各异,这种差异如何确保每个单位切实执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措施,成为一大挑战。

废弃物现场利用鼓励措施

拆除工程中,需确保符合环保排放标准并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在此前提下,现场对废弃物进行破碎和分拣的做法受到推崇。废弃的混凝土、砖瓦、金属和木材等,均可作为再生骨料或其他原材料加以利用。此举不仅降低了建筑垃圾的运输量,同时也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老旧小区的拆迁过程中,若能现场分拣出砖瓦用于其他小型建筑项目,便能显著节省资源。

施工现场条件有限,使得处理建筑垃圾既要满足环境排放标准,又要尽量避免扰民,这无疑是一项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平衡,并激励企业主动进行现场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方向

《办法》大力提倡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它促使新型墙体材料和市政工程材料等相关生产企业强化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的进步。同时,鼓励各类建设工程采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这一举措从生产到应用两端都产生了积极推动。尽管许多地区建筑垃圾产量巨大,但处理企业数量不足。若企业能获得政策鼓励以促进发展,有望缓解这一处理难题。

重磅!四川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出台,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第2张

然而,在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仅依靠政策激励是否足够?政府是否还需制定更多支持措施,例如税收减免等,以助力企业投身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原则

建筑垃圾需根据物料特性进行分类处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应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如生产再生骨料等,对于无法利用的部分,应按规定进行填埋处理。工程渣土则优先用于土方平衡等方面,而工程泥浆脱水干化后,其处理方式应参照工程渣土。以装修垃圾中的木屑为例,若能加工成板材进行再利用,则可避免直接填埋。

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物料进行区分往往复杂且监管难度较高。那么,监管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以确保建筑垃圾能够根据其不同物料特性得到恰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