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威远气田的试验装置成功生产出首批达标产品,并顺利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西南油气田的进步,亦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重要突破。此事件背后蕴含着气田开采和拓展的关键信息。

装置建设背景

西南油气田的威远气田在震旦系地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大型整装气藏。然而,其开采情况并不乐观。采光率仅为36.7%,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气田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一状况严重限制了气田的规模开采。面对气田水处理难题,企业意识到亟需采取新措施。这为建设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埋下了伏笔。在此背景下,面对气田开采的瓶颈,西南油气田公司着手解决气田水出路问题,旨在改变现状并提高采收率。

全国首个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成功投运  第1张

西南油气田的二次开发方案已正式提出,其中,气田水的处理与利用成为实现计划成功的关键。这一战略举措规模宏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局失利。因此,气田水出路问题作为战略中的关键节点,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装置建成过程

今年五月,蜀南气矿荣县天然气净化厂成功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100立方米的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试验装置。自装置投入使用至11月21日,已连续试运行数月。在此期间,企业面临众多技术挑战,技术团队持续进行优化调整。该装置系西南油气田公司自主设计,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充分展现了企业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

西南油气田公司在装置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为此,他们成立了联合技术攻关团队,集中技术力量展开研发设计工作。这一举措旨在使装置能够适应威远气田复杂的水质条件。同时,确保装置在多种元素共存、有机物浓度较高等复杂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

装置的技术亮点

该装置的技术水平十分先进,具备对气田水中的锂、溴、钾、钠等伴生资源进行高效分类、提取与回收的能力。它采用了预处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无氯提溴、蒸发分盐提钾等多项新技术。以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为例,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全国首个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成功投运  第2张

这些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气田水伴生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成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针对气田水中杂质成分复杂的情况,例如低锂高硬度和高含硫等问题,这些技术展现出卓越的应对能力。这些成果为未来其他气田的气田水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示范和借鉴。

装置投运的意义

西南油气田公司自主开发的该装置顺利投入使用,标志着“天然气+伴生资源”绿色能源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此举有助于企业挖掘新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深层价值。同时,它对于威远气田的二次开发至关重要。若缺少此装置的运行,气田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该行业项目是国内首个实现气田水伴生资源全流程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这一举措对未来全国范围内气田开采行业在气田水处理与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产品价值

该装置生产的商品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其生产的碳酸锂作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在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当下,市场需求极为旺盛。此外,溴化钠产品在感光、医药、印刷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成为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料。

全国首个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成功投运  第3张

这些产品的生产使得气田水从废弃状态转变为宝贵的资源。以碳酸锂为例,其产出为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拓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推动了企业从油气开采向化工原料生产的转型。

后续发展规划

西南油气田公司下属的蜀南气矿荣县天然气净化厂已制定出后续发展计划。该厂工艺技术工程师范晓松指出,将继续探索优化装置的运行参数。未来,工厂将致力于不断调整运行参数,以减少能耗。此举有助于提升企业在该项目中的经济效益。

他们需提升气田水中锂、溴等元素的回收效率,并持续挖掘设备运行潜力。元素回收率的提升将为企业带来额外价值。关于此装置未来可开发的潜力,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并点赞及转发本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