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5 年,青岛空气质量将全面稳定达标,你准备好了吗?  第1张

目前,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空气质量与民众的健康及生活息息相关。针对此问题,青岛市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重大措施。其中,既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措施预计将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方案部署整体状况

青岛市近日发布了《青岛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青岛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实现了更为系统化和全面的战略布局。方案中明确了2025年空气质量的具体目标:PM2.5年均浓度需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8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需控制在1天以内。这一规划设定了未来空气质量的明确且积极的目标。同时,这也显现了青岛市在提升空气质量、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方面的坚定决心。

“十四五”规划期间,针对NOx和VOCs两项关键工程,我国明确了减排的具体目标,规定NOx的减排量需至少降至0.9万吨,VOCs则需减少至0.56万吨。这些具体量化指标,不仅体现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果,同时也是评估治理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四减四增内涵简介

“四减四增”战略内涵深厚,其核心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该战略旨在减少过剩和落后的产业,以此推动新的增长动力的产生。这一举措有助于青岛淘汰旧的生产力,并培育新兴产业以及高质量产业。例如,那些能耗高、效益低的工厂可能会被淘汰。

调整能源结构,意味着降低煤炭依赖,并显著提高清洁能源占比。这一举措对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进展至关重要。煤炭消费量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此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

青岛市在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果断遏制了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无序发展。众多地区因此类项目的盲目上马,承受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巨大损失。青岛市已明确表态,将坚决避免重蹈覆辙。

逐步放宽对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与设备的管控,与此同时,对现有的产业集群执行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依照法律规定,对部分企业进行淘汰或关闭,并引导部分企业搬迁至园区,对其他企业实施原地升级改造,并增强其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的绿色发展程度。

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

加快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步伐至关重要。青岛市正努力促进清洁能源的迅速增长,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非化石能源使用率上升至大约15%,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份额超过30%,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预计将增至约530万千瓦。这一能源结构的变革将显著影响青岛的能源供应格局。

在具体措施上,计划淘汰30万千瓦以下效率低下的发电抽凝机组。到2025年年末,必须完成省级政府指定的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和关停任务。与此同时,持续促进清洁供暖项目的推进。预计到2024年,将实现15万户家庭的清洁供暖改造。这些措施旨在最终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化转型。

交通结构绿色转型行动

截至2025年,铁路进港率预计将突破70%,同时,港口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方式比例亦将超过85%。这一举措旨在减少传统运输方式带来的污染,并提升港口货物运输的清洁度。

在城市建成区域内,除了保留必要的燃油公交车以应对紧急情况外,其余公交车均已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据预测,到2025年,船舶排放黑烟的现象将基本消失。这些措施将显著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民众健康显著受益于空气质量的好转。当空气质量达到标准时,市民呼吸的空气将变得更加清新,同时,他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也有望相应降低。

生活直观呈现,蓝天白云的景象并不罕见,城市景观亦愈发吸引人。青岛的清新空气即将降临,您是否已做好迎接的准备?在此,我们也热切期待大家积极分享对青岛环境改善的期许,并对本报道给予支持点赞,以此吸引更多目光聚焦青岛的环境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