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青海省传来重要信息,省交控集团旗下的格茫公司中灶火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这是青海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项目,标志着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的又一显著成果。此举充分展现了青海省在高速公路清洁能源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决心和雄心。

项目装机容量与发电量

该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944兆瓦,这一数值相当可观。据预测,其年均发电量可达329.75万千瓦时。如此巨大的电量,将在后续服务区的运营等多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项目巧妙地利用了服务区内各建筑物的屋顶以及部分停车棚。这些空间过去可能被闲置,而现在却转变为高效的光伏发电区域。

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高达 329.75 万千瓦时  第1张

项目规模经过周密规划与精确计算确定。其发电量数据背后,依托着庞大的前期调研和技术支持。这不仅关乎服务区自身能源需求的满足,更是高速公路清洁能源发展布局中的关键环节。

并网过程

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已于2024年10月13日顺利通过验收并完成入网调试。在试运行期间,各组件运行状况良好,为正式并网打下了稳固的基础。验收过程严格遵循多道程序,旨在保障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不容小觑。他们不仅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备调试,同时还要持续监控各个组件的运行状况。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技术与责任的完美融合,更是确保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的关键保障。

能源与环境效益

项目投产后,服务区的能耗成本将显著下降。这一变化对于服务区未来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运营成本管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外,该项目在环保领域的贡献显著。据预测,每年可减少标煤燃烧量约991.56吨。标煤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本项目的实施有效减轻了这一环境压力。

每年该项目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17.14吨,二氧化硫排放约270千克,氮氧化物排放约440千克,烟尘排放约60千克。这些具体数据明确展示了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正面效应,对青海地区空气质量的提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高达 329.75 万千瓦时  第2张

对青海省交控集团的意义

青海省交控集团在融合发展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标志着其迈出了关键步伐。该集团将基于这一成就,进一步深入实施国家能源及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长期以来,集团遵循高速公路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交能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前进。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便是这一发展思路的重要实践成果。

未来,集团计划依托类似项目,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此举不仅顺应国内发展潮流,而且对青海省交控集团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项目推广价值

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收费站等关键场所的成功项目实施,标志着在该省推广清洁能源项目具有可行性。与此同时,在其他地区,类似尝试可能遭遇众多困难。然而,青海省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若更多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采纳此类模式,将助力高速公路系统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与发展。时代进步之下,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展望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未来计划在清洁能源领域持续增加投资力度。该公司有可能拓展至更多地区,探索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应用模式。这些努力可能不仅限于光伏发电,还将涵盖其他新兴能源技术。

其他省份的交通企业集团,面临一个抉择:是持观望态度,还是迅速跟进这一发展趋势?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见解。同时,恳请大家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促进更多人关注高速公路清洁能源的进步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