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法院创新审判方式,守护绿水青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1张

庆元县,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充沛。庆元县人民法院在此扮演着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角色,其一系列行动不仅彰显了司法责任感,而且与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紧密结合,这一现象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庆元法院创新审判方式,守护绿水青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2张

打击环境犯罪保护生态

庆元县法院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宝贵价值,在打击破坏生态犯罪上态度坚决。他们充分发挥审判作用,严格依据法律,对破坏当地山水生态的行为实施了严厉打击。这并非仅仅是司法任务,更是深刻理解绿色青山对庆元居民生活环境和后代福祉的深远影响。比如,在处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等案件时,他们明确意识到刑事处罚与生态修复保护同等重要。这展现了法院在履行职责时,既强调法律的震慑力,又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他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据确凿证据对犯罪者进行惩处,为庆元的生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

创新巡河守护令制度

2020年,庆元法院创新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即首次设立“巡河守护令”制度。在处理涉及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案件时,法院会根据情况向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发放《巡河守护令》。该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刑事处罚、生态修复和保护融为一体。据最新统计,全县已有超过20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了巡河活动。这一数字的背后,是生态状况的切实改善,有效遏制了水资源的破坏。在这些制度下,曾经的水生态破坏者转变为守护者,在当地河流资源保护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探索“生态+司法+执法”的保护模式提供了有益经验。

巡河守护工作回访

庆元法院在发布巡河守护令后并未止步。为推动制度落实并取得实效,他们开展了对巡河守护工作的成效回访调查。这一回访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这有助于法院掌握巡河工作的实际成效,评估是否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法院对该制度的重视。例如,通过回访,如发现某些巡河区域出现新问题,法院便能及时调整策略,从司法层面增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支持,确保巡河守护令制度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成功调解山林纠纷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期间,山林权属纠纷成为一大难题。例如,甲村与乙村的某片山场被纳入公园管理区域,因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因素,权属争议不断。尽管村里多次进行协调,但均无果而终。庆元法院主动出击,组建专业团队对山场进行勘查和走访。法官杨进江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在全面了解事实的基础上,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商。庆元法院秉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巡山护林活动,将调解与普法工作相结合。截至目前,已成功协助化解200余起山林纠纷。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助力廊桥文化遗产保护

庆元廊桥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保护备受关注。2021年6月,庆元法院发布了《关于为庆元廊桥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全面覆盖了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日常保护等多个层面的司法服务内容。庆元法院与福建省等地的法院携手,共同构建了浙闽廊桥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体系。在廊桥上设立巡回法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司法保护手段。此举措不仅能够对涉及廊桥的案件进行迅速审理,同时还能通过案例向公众普及廊桥保护的相关法律与文化知识。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庆元法院采取的多项措施,旨在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迈向现代化。在环境资源审判及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方面,法院在庆元地区默默肩负着责任。他们运用司法力量,守护着这片被云雾环绕的山峰和山水相依的廊桥,在法治道路上持续前进。这些努力与当地民众的幸福紧密相连。那么,关于这一问题,贵地区是否也应效仿庆元法院的全面司法保护模式?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对此进行点赞、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