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进博会即将开幕,距开幕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目前,各项服务与保障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这一进展无疑给众多翘首以盼的进博会参与者带来了顺利开幕的信心。
馆内布展冲刺阶段
第七届进博会馆内布展工作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众多工种人员与保障人员正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忙碌。在此过程中,一个实际问题凸显出来——用餐需求量较大。目前,每日需集中供餐约1万份。进博会开幕后,这一数字将增至每日2万份,对供餐保障构成重大考验。面对挑战,供餐保障亦彰显了进博会规模的宏大,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布展冲刺阶段,各环节高效运作。各类专业人员紧密协作,力求在展览开幕前,将展位布置至最佳状态。此举旨在更佳地呈现展品与成果。
进博会的食品安全保障
历届进博会上,集中供餐单位和临时供餐点均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这一举措凸显了进博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中午时分,在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现场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观察到馆内一个临时供餐点的实时情况。紧接着,20分钟后,将有超过50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前往该点领取餐食。
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检测中,餐饮具的清洁度得到了实时监控,快检结果显示全部符合标准。国家会展中心的五个临时供餐点由三家集中供餐单位负责运营。此外,食品安全运输同样是监管的重点,从加工完成到送达展馆,必须在三小时内完成,且温度需保持在60度以上。
餐饮监管设备创新
今年进博会上,餐饮监管设备领域呈现创新亮点。一方面,保障了监管的高效性;另一方面,尽量减轻了经营者的干扰。可移动且可360°翻转的摄像头监控设备首次被应用。这使得监管人员能够在指挥中心实现“沉浸式”监管体验。
新型设备可远程监控生产与供餐区域,遇问题可即时提供指导。此创新措施促进了馆内馆外及市区监管的协同,具备推广价值。未来,除保障进博会等大型活动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类似设备亦可用于调度与专业指导。
临时供餐点监管难题
进博会展馆内,餐饮服务单位普遍采用了“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不过,多数临时供餐点仅是临时搭建,难以配备稳定的智慧监管设备。此外,馆内3个区域的集中供餐单位此前并未纳入统一指挥平台。这一状况对整体餐饮监管构成了挑战,亟需创新方法以提升临时供餐点的监管效率。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特种设备安全领域,进博会正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去年试点效果显著的“自动扶梯人流量拥堵预警功能”已全面覆盖于主入口通道的28台扶梯。同时,一套智能分析系统正在进行调试阶段。
该系统依托图像识别技术与特定算法,可准确推测自动扶梯上的实时乘客数量。当乘客人数低于70人时,系统处于安全状态;若人数介于70至100人之间,则触发黄色预警;一旦人数超过100人,系统将升级至红色预警,并立即启动干预措施。此举旨在有效预防扶梯拥堵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博会服务保障的意义
第七届进博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布展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展览按期开幕,还涵盖食品安全监管、餐饮服务设备创新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方面,旨在保障参会者的安全与权益。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举办大型国际展会方面的成熟度和专业水平。各位读者,您认为这样的全方位保障工作将如何影响国内外参展商的观感?欢迎参与评论互动,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