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武威市发生了一件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当地六家博物馆共同踏入民勤县的两所中学,此举旨在通过“馆校联动聚合力,双向赋能育桃李”的主题活动,将博物馆文化带入校园。活动中涌现出众多值得关注的高光时刻,对学生、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馆校联动的背景与意义

近期,传承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位于武威的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学校则是培育文化传承者的关键阵地。武威地区期望通过学校这一平台,让更多学子了解馆藏文物背后的深厚文化。10月29日,此次联动活动成为实现此目标的理想途径,有效整合了博物馆与学校的资源,提高了文化传承的效率。此外,此举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在全国范围内,众多地区正积极探索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武威举办的活动,便是一个值得参考的范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活动现场的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博物馆与学校首先就教育资源共通、社教研学项目的协同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充分展示了双方职能的互补性。在资源共享层面,博物馆可将文物知识、历史资料等资源与学校共享,学校则能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在社教研学联动方面,双方可共同策划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等。

六馆联动进校园,开启文博之旅  第1张

随后,六家博物馆与两所院校正式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启动,预示着双方将在多个文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具体而言,在教育课程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策划等方面,双方将依据此协议展开合作。

文博讲座内容丰富

当天,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馆长黎树科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以《弘扬凉州文化·讲好丝路故事》为主题的文博讲座。讲座内容围绕凉州文化展开,该文化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多样。黎树科馆长通过讲述丝路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凉州文化的内涵。

他或许会涉及众多凉州文化的标志性要素,例如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多元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这些内容对同学们而言既新颖又极具吸引力,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文物展板与讲解

校园内陈列着众多文物展板,这些展板无疑成为了展示文物文化的重要平台。讲解员以详尽而生动的叙述,仿佛在同学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每一块展板均构成了通往古代文明的桥梁。

学生们聚集在展板旁,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宛如历经时光隧道,目睹了那久远的年代。他们得以辨识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特征,并洞察那个时期民众的生活面貌。这种体验与课堂上的纯文字学习截然不同,它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文化传播方式。

法规宣传与解读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同学们派发了与文博相关的宣传资料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彩页。这些资料紧密关联学生的成长。此外,志愿者还对《博物馆条例》和《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尽管这些法规对中学生而言较为生疏,但它们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们通过阅读彩页和聆听解读,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初步认识。他们明白了如何依法维护博物馆及文物的安全,这一认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同时,这也将使他们未来能够成为文物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精品课程送入课堂

由专业人士精心准备的各类主题精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盛唐通邑》等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朝代、地方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使得博物馆资源得以融入课堂教育。对学生而言,他们无需亲临博物馆,也能深入理解馆内珍贵文物的深层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传说。

在课堂上,学生得以接触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一过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这种无声的滋养方式,有效地促使众多学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

此次活动的意义非凡,关于馆校合作,何种课程设计更能激发不同年龄层学生的兴趣,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期待各位读者点赞并转发本文,同时热烈欢迎各位积极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