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关键城市地位的张家港,其经济增长呈现出强劲态势,然而,同时也遭遇了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质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尽管如此,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之一,张家港已成功摸索出一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道路,这一成就备受关注。

工业挑战激活再生水探索

张家港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其产业蓬勃发展,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众多工业集聚区。钢铁、化工、纺织等主导产业集群实力显著。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节水潜力挖掘困难、水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逐渐显现。为应对这一挑战,张家港市依托其工业基础,将工业集聚区的再生水利用配置视为关键突破口,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层次的再生水利用体系,全力解决工业用水难题。

污水厂升级保障水质水量

在试点阶段,晨丰、锦丰、金港等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这些改造包括新建、扩建以及提升现有设施的标准。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排放水质的稳定性,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此外,处理工艺的优化显著增加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尾水的水质标准。这些改进不仅为工业再生水的利用提供了合格的水质基础,同时也确保了企业有足够的水量供应,为企业用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张家港,如何破解节水难题?  第1张

管网系统提升输配能力

胜科水务、清源水处理等公司主动推进,致力于完善输水管网系统建设。这些管网设施实现了污水处理厂与关键企业间的“点对点”精确输送和分配,显著提升了再生水的输送与分配能力。此举确保了关键企业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的持续进步,有效避免了因输送分配问题而造成的再生水利用受限。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张家港,如何破解节水难题?  第2张

市政生态多元应用再生水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张家港,如何破解节水难题?  第3张

张家港在市政和生态领域积极推动再生水的多样化使用。已建成7个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杂用取水点,再生水被用于市政道路的清洁,此举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还减少了市政用水的费用。塘桥污水处理厂和晨丰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亦已完成,通过引入先进的处理工艺,实现了尾水的生态活化,增强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并提升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制度创新驱动水权交易

制度创新作为水资源革命的核心推动力,张家港市尝试建立“用水指标集中池”,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该市构建了“集中收储与分散供给”相结合的水权交易机制。借助价格调节手段,实现了再生水与其他水源指标间的价格梯度差异。此举促使用水者基于成本考量,自愿采用再生水。截至目前,该“用水指标集中池”已累计收储用水指标达532万吨,并已向市场有偿配置了141万吨。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张家港,如何破解节水难题?  第4张

再生水利用实现跨越发展

自2022年作为试点城市以来,张家港在再生水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至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已上升至29%,较试点初期增长了6.3个百分点。展望至2025年底,预计利用率将超过31%,标志着城市实现了绿色转型。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城市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并为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观察张家港在再生水利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其他城市在模仿此模式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敬请于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