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区内的“地摊书记助农点”摊位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为购物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同时,丰登路农贸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展现出全新的生机。这两件新鲜事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奥秘?让我们一起揭晓。
助农摊位引关注
城南街道枚皋路农贸市场入口处,“地摊书记助农点”的标识十分显眼,吸引了众多市民的注意。书记袁佳如正忙碌地叫卖,热心地向顾客推荐本地农民自产的特色农副产品。现场人流络绎不绝,气氛热烈,人们纷纷被这些新鲜的农产品所吸引。
吴女士居住在周边地区,她指出,过去购买蔬菜需要前往大学城或京河湾的菜市场,而现在她只需下楼便可以选购到新鲜的果蔬,这显著提高了她的生活满意度。面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推荐,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西瓜、莴苣等农产品。
解决农户销售难题
城南街道周边涉农社区众多,包括关城社区、先锋村、韩城村等地,当地农民自产的果蔬长期缺乏固定的销售点,甚至曾遭遇销售不畅的难题。为此,枚皋路农贸市场入口增设了“自产菜经营专区”,为农户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平台。
位于关城社区的家中,农户通过售卖自家的莴苣与鸡蛋,每日可赚取一百多元,此收入对家庭开销有所补充。农户面带笑容表示,该专区为地摊商户提供了固定经营场所,促进了“地摊经济”的有序增长,并提升了农户的生活水平。
创新线上销售模式
袁佳如不仅致力于线下推广农产品,而且创新性地考虑通过视频展示乡村特色产品。她开设了“社区服务袁”的抖音账号,自3月8日开始,每日清晨八点,她都会带领团队在市场门口启动线上直播和线下促销活动,助力摊贩销售自产蔬菜。
在直播活动中,袁佳如详尽阐述了农产品的特性与优势,吸引了众多网络观众纷纷下单购买,显著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从而让众多农户获得了实际利益。
老牌市场改造启动
丰登路农贸市场作为市区内历史悠久的菜市场,其商品种类繁多,包括畜禽肉类、水产、蔬菜、水果以及熟食等,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然而,由于设施较为陈旧,市场内存在闷热、潮湿以及异味等问题。自今年1月份起,市场启动了升级改造工程,包括安装空调和引入新风系统,并对给排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在施工期间,市场工作人员展开了积极的协调工作,以保障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市场环境实现了显著的优化,“颜值”显著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购物。
引入智慧运营模式
在提升环境质量的过程中,丰登路农贸市场作为先行者,率先采纳了“邻里中心”的运营模式,并新引入了人工智能识别、智能检测技术、菜品来源追溯、大数据分析以及平台配送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此举相当于为传统农贸市场安装了一颗“智慧大脑”,从而实现了管理上的智能化和细致化。
顾客能够借助这些平台获取菜品来源及品质相关资讯,从而在购物时更加安心。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更深入地洞察顾客需求,进而优化商品品类及陈列,提高运营效能和顾客的购物体验。
未来发展新趋势
杨砂经理表示,市场内各经营户的摊位将陆续安装智能识别秤,顾客将菜品置于秤盘后,价格与重量信息将实时在公共屏幕上展示,确保交易过程的公正透明。同时,清江浦区将继续推进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智能化以及超市化改造进程。
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的环境与设施,增加业态的多样性,从而使居民的日常蔬菜采购更加丰富和安心。展望未来,市民将如何体验到农贸市场带来的全新惊喜?
关于这两个农贸市场近期出现的变动,您有何见解?诚挚邀请您留下评论、给予点赞以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