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政协成功举办了“请你来协商”活动以及委员月谈会。会议聚焦于“大力培育‘新农人’”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会委员与多个部门携手,积极为培育“新农人”提出建议和策略,旨在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关键作用凸显
委员们强调,“新农人”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他们不仅是效益农业和创意农业的典范,更是引领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角色。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积极培养“新农人”已成为关键步骤,其重要性愈发明显。
现有人才成果
全市在“新农人”培养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已录入的“新农人”数量达到3.4万,农创客人数为9849。形成了一个以“头雁”引领、“群雁”并进的优秀人才梯队,这一格局的逐步形成,为全市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
面临短板弱项
目前,乡村人才振兴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人才流动性较大,许多“新农人”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其次,资金投入和社会认可度不足,这也促使部分人才选择重返城市。此外,在农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领域,人才储备相对较弱,这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顶层设计优化
针对当前情况,委员们提出需对高层规划进行改进,主张政府需进一步完善针对“新农人”的产业支持措施。同时,应持续增强对青年农业创新者投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活动的扶持。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多角度的“新农人”人才评估与认定体系,以确保更有效地吸引“新农人”加入乡村建设。
平台建设强化
优化“新农人”创业孵化平台布局同样极为关键。应迅速推进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优势镇为核心的平台建设,同时,还需构建兼具块状和条线特征的交流平台,以向“新农人”提供技术、经验等领域的交流与分享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兴农”力量。
精准服务提供
在精准服务领域,必须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新农人”综合性服务系统,实现创业贷款、土地流转等业务的“一站式申报”和“一窗式办理”。此外,还需建立高效实用的实训平台,构建分级分类的培训架构,以促进“新农人”素质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在会议中,市农业农村局公布了全市“新农人”培养与发展的最新状况,与会各单位负责人及委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针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探讨如何有效增强“新农人”培养效果,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我们诚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留言、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