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潮流中,位于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的某条农业产业链正展现出耀眼的光彩。得益于榆林农商银行长期以来的金融扶持,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显著的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的振兴,这种发展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企业起步与银行结缘
2016年,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其农业事业之旅的开启。同年,扎根于服务“三农”的本土金融机构——榆林农商银行补浪河支行,与这家新成立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当时,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尚小,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了支持企业法人代表和种植户,银行起初提供了春耕备耕的信贷服务,助力他们克服资金困难,顺利开展年度农业生产。这笔小小的资金,如同春雨滋润土地,为企业起步注入了活力。
首笔贷款助力发展
企业规模扩大导致资金需求持续上升。在201X年,大约在前期资金支持之后不久,西沙公司主动与绿兴农业取得联系,并向其提供了首笔500万元的企业贷款。这一贷款举措具有深远影响,仿佛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企业得以探索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运用该笔资金,成功引入了多套先进的种植设备,从而实现了种植规模的扩大。这一举措促使企业从传统的、较为简单的种植模式逐步过渡到了更加标准化的种植方式。此外,此次合作亦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授信规模逐步扩大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绿兴农业持续壮大。截至目前,榆林农商银行已向其提供3000万元的信用额度。这笔资金的背后,体现了银行对绿兴农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绿兴农业利用这笔资金,成功拓展了养殖、育苗、仓储等新兴业务领域。在养殖领域,企业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显著提高了养殖的效率与品质;育苗中心亦为企业提供了上乘的种苗,确保了种植作物的优良品质。银行与企业就这样携手走过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成长历程。
服务融合全面升级
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已超越单纯的信贷资金援助。伴随企业业务模式的多样化,银行的服务内容亦从最初的单一资金援助,拓展至电子支付、信用卡等领域的深度结合。在销售农产品时,企业能够借助电子支付手段迅速收回资金,从而提升了资金流转的速度;同时,员工也能利用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享受到一系列便捷的金融服务。这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改进,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措施,同时,也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科技的活力,使其得以腾飞。
企业壮大带动增收
金融活水的不断滋润使得绿兴农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目前,该企业已拥有超过22000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包括11000亩的马铃薯、8000亩的山药和3000亩的玉米,并建成了储存量达到10万吨的仓库。企业从最初的几人种植合作社发展壮大至拥有300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此外,企业还促进了周边12个行政村的上千户农民实现平均增收2500元。农民通过参与土地流转,不仅能够获取租金收益,而且还能在企业工作赚取工资,这样他们实际上开辟了一条“银行、企业与农户”共同致富的道路。
展望未来持续合作
西沙支行公司部门负责人指出,他们目睹了企业从最初仅有数人的种植合作社发展至如今拥有300人的现代化企业。展望未来,银行计划增强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策略。为了满足企业产业链持续扩展的需求,银行将扩大产业链金融服务范围,例如向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旨在支持绿兴农业成为该地区现代农业的示范模范,并使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在补浪河乡及其周边地区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若您所在区域存在类似银行与企事业单位携手促进乡村繁荣的实例,敬请于评论区予以展示,同时敬请勿忘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