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佳成引共鸣
5月11日午后,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终评剧目《主角》在上海的大上海剧院圆满结束,现场掌声持续不断。这部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杰出作品,历时五年精心打磨,其70万字的深厚文学底蕴是其核心。原著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为此作品感动落泪,上海的众多观众亦深受触动,眼眶泛泪。该剧传递了关于命运、挫折、奋斗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悟。
创作初心源坚守
李宣,担任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职务,指出,他的话剧创作灵感源自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种做法凸显了他对文学传统的深厚情感。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包括路遥、陈忠实、陈彦等人,他们的作品为戏剧舞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目前,“茅奖三部曲”——包括《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和《主角》——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根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巡回演出,累计场次已超过千场,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文学与戏剧相结合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
主创心血凝舞台
自《主角》项目启动至今,导演胡宗琪、编剧曹路生等核心创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该作品基于70万字的小说原著改编,历经演变,最终呈现为一场时长3小时的舞台表演,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文字删减。《杨排风》、《白蛇传》、《鬼怨》等折子戏在剧中呈现,不仅呈现了秦腔的典型场景,而且与角色命运的转折紧密相扣,借助灯光、舞美和表演的强化,其文学价值得到了新的生机。
青年演员勇挑战
刘李优优在剧中饰演了忆秦娥这一角色,她是本次梅花奖决赛阶段五位90后演员中的其中一位。在获得这一角色之际,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原因在于她在此之前并未涉足戏曲领域,同时还要塑造一个经历40年人生沧桑的角色。然而,她曾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随后在《白鹿原》一剧中登台亮相,最终,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和深思熟虑,她成功跻身艺术生涯的“主角”行列。
成长历程获认可
李俊强副院长见证了刘李优优的成长过程。她不仅勤奋地磨练演技,而且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宣评价,优优的努力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毅力。胡宗琪导演指出,演员需要满足观众的期待,而刘李优优则通过深入研究原著,与角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艺术演绎显功底
刘李优优凭借精湛的演技,通过眼神、步态、唱腔等细节的细腻演绎,巧妙地呈现出不同年龄段角色的鲜明特征,成功地赋予了角色丰富的“经历感”。在长达三小时的舞台表演中,她未曾离开舞台,每一处表现都体现了角色的成长与积累,她与角色似乎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如此令人惊叹的演出,你是否也期待有机会亲眼见证《主角》舞台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