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超市特色初现
安平县友林社区的“积分超市”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吸引了众多目光。货架上并非以价格标签为展示,而是以“文明分值”作为标识。尽管货币在这里不再流通,但充满了志愿服务的活力。近期,居民王女士因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成功积累了积分,并兑换了洗衣液。这一事件标志着安平县在基层治理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积分超市”这一创新模式巧妙地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可累积的积分资产,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来赚取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他们心仪的物品,从而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推广范围逐步扩大
安平县近期社区活动频繁,全县15个社区全面实施了“积分超市”制度。这一制度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和社区共建的积极性。据最新数据显示,已有14.3万居民投身其中,他们由过去的基层治理旁观者,逐渐转变为社区治理的主动参与者。
“积分超市”的推广活动促使众多社区居民认识到他们在社区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进而点燃了他们投身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积分获取途径多样
居民可采取多种途径积攒分数。例如,参与社区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矛盾化解和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均可获得积分。以社区环境整治为例,居民通过自行清理楼道垃圾、参与街道清洁等行为,依据其投入的工作量和实际成效,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
处理社区矛盾等事务同样能够促进积分的累积。这一多元化的积分获取方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参与社区建设的机遇,有效促进了社区向和谐与稳定方向的持续进步。
积分管理机制完善
全县15个社区共同颁布了《积分管理细则》,同时建立了“积极行为得积分、消极行为扣积分”的激励机制。在居民投身于志愿服务、调解邻里纠纷等正面活动中,他们能够享受到积分的奖励;相反,对于诸如随意丢弃垃圾等不文明举动,则会导致积分的减少。社区特别推出了“文明倡导”积分制度,该制度旨在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改变不良风俗的行动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居民可以获得额外的积分奖励。
完善的积分管理体系保证了积分的公正与合理分配,使居民对自身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推动了社区文明环境的构建与发展。
商品兑换满足需求
社区内的便利店中,洗发水、食用油、学习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有序摆放,每种商品都清晰标注了对应的积分兑换比率。居民凭借积分卡,可随时在店内将积分兑换成所需的物品。
幸福社区居民李爱国在先前月份参与了拾烟蒂的公益活动,并借此成功换取了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他感慨道:“社区里的每一桩琐事,都如同我们自家的家事,投入得越多,积累的‘财富’也就越丰富。”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积分兑换机制为居民带来的切实利益和显著的激励效果。
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自积分超市投入运营之后,居民的参与热情明显增强。众多社区共同组织了2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众多居民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并积极参与清理楼道杂物、回收废旧书籍等实际行动。在交流互动中,居民们频繁就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规范电动车停放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积分超市”推动了基层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的单向展示向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唱式转变,使得更多居民得以成为社区管理的核心参与者。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李新愿指出:“积分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它更是一种纽带,旨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并共享社区资源。”
您是否认同“积分兑换”这一商业策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普及?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观点、赞同以及对本文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