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渔光互补牧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减排2万吨二氧化碳?  第1张

五一长假期间,扬州传来了能源领域的喜讯:两个光伏项目“渔光互补”与“牧光互补”顺利实现并网,新增了19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这一进展预计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万吨,对绿色能源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目概况

五一假期,扬州城控集团下属的洁源新能源公司成功完成了两个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它们分别是位于邗江区公道镇的9兆瓦渔光互补二期工程和仪征市陈集镇的10兆瓦三生畜牧分布式光伏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合计达到19兆瓦,将显著增强扬州地区绿色能源的供应能力。

渔光互补项目特色

公道镇9兆瓦渔光互补二期项目,其交流侧装机容量约为9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约为10兆瓦。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在鱼塘上方安装光伏板。此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鱼塘上方的空间利用率。一方面,光伏板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另一方面,下方水域可用于渔业养殖,实现了同一区域的双重用途。

渔光互补效益显著

该项目的年发电量约为1200万度,较之传统的燃煤火力发电站,每年能够节省标准煤大约3600吨,并且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0吨。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环境效益,对于降低碳排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牧光互补项目亮点

三生畜牧的1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其交流侧装机容量约为10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约为12兆瓦。项目实施“牧光互补”模式,于养殖场棚顶安装光伏板。此举不仅能够供应清洁能源,还能有效隔热降温,实现双重效益。

牧光互补多赢局面

该工程预计每年平均发电量约为1225万千瓦时,同时每年能够节省标准煤大约3700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100吨。该模式成功地将光伏发电与畜牧养殖相结合,打造出一种“屋顶发电、地面养殖、绿色种植、互利共赢”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

未来发展规划

城控集团洁源新能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在未来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并行,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原则。他们致力于深化光伏发电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积极拓展“光伏+”的多样化应用领域,以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强生态治理以及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

这些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后,其发电能力凸显了绿色能源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关于未来“光伏+”模式,您认为它还有可能与哪些行业或领域实现创新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