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城市化进程加速,日均机动车流量达174.9万辆,出行人数高达1173万人次。这一情况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此,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实施多项积极措施,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赋能成关键

重庆951万辆车堵成8D迷宫?数字赋能竟让拥堵缩短20分钟  第1张

重庆市已构建了一套综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来自公安、交通、气象等14个相关部门的200亿条数据,涵盖了140类信息。系统内部集成了90个AI模型,这些模型涵盖了交通监测、拥堵分析等功能,并构成了中心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的核心工具。该工具在解放碑商圈等238个关键区域及新南路立交等276条主要道路上得到应用,对53种交通状况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为交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值依据。

重大活动显神威

今年重庆跨年夜及春晚分会场等大型活动中,智能管理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工具显著减少了人群和车辆的疏散所需时间,平均节省了超过30分钟,维护了活动期间的交通秩序,并提升了市民及游客的体验。在人流众多、车流量大的情况下,这些工具展现出的快速高效交通疏导能力,凸显了数字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明显优势。

精准管控策略妙

重庆市运用信号调控和组织优化等多样化措施,推行了“点线面”三维交通管理模式。该模式根据不同道路特点,强化了路网协同管理,尤其在快速路、主干道等关键路段;对易发生拥堵的区域,采取了“近端控制流量与远端疏导相结合”的精准管理手段。例如,在立交转换点,通过合理分流车辆,有效减少了拥堵情况的出现。

精细管理有成效

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已采纳了一系列定制化的交通管控措施。其中,设有277条绿波带及18个连续转弯点。在学府大道,南岸区段交通运行效率大幅提升,高峰期拥堵时长减少约35分钟,排队长度亦缩短至400米。洪崖洞景区经过全面整治,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增幅达30%。此举有效改善了游客出行体验,并促进了交通管理的精确性与效率。

协同共治保畅通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全力参与“大综合一体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与众多部门紧密协作,应对路面警务事件。对于759起事故救援及极端天气等紧急情况,该局迅速响应,保障了道路畅通。同时,该局与多部门携手推进微改造项目,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和社区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成功治理了江北区五简路等55个拥堵点。

未来计划促提升

公安交管部门将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治理。计划年内对不少于60处地点及路段进行改善,解决100处拥堵和混乱问题,并对90条停车难题突出的道路进行整治。该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交通环境,为市民创造更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