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悔悟

近期,宁波海曙区检察院民事检察官接到陈某的电话。通话中,陈某表达了悔意,认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导致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感到非常遗憾。目前,陈某已全部偿还了执行款项。他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冲动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对此深感懊悔。此次主动偿还执行款项,显示出他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线索排查发现

3000元执行款拖了5年!失信被执行人陈某为何现在才后悔?  第1张

至2024年末,海曙区检察院依托“取保候审保证金民事终本案件执行监督模型”执行常规线索筛选,揭示陈某尚欠5000元取保候审保证金未退还。该笔款项在退还受害者2000元后,剩余部分已进入可执行流程。此模型显著增强了监督的精确性,使得潜在执行线索得以暴露。初步审查中,检方察觉到异常,随即启动了详尽调查。

3000元执行款拖了5年!失信被执行人陈某为何现在才后悔?  第2张

小额欠款久拖

陈某涉及的民事执行案件金额未超过三千元,自2019年判决生效以来,陈某未履行判决。在此期间,法院执行进展缓慢,债权人的权益长期得不到满足。尽管执行法官多次敦促,陈某依旧无动于衷,这起小额执行案件最终演变成了一项难题。

调查查明原因

3000元执行款拖了5年!失信被执行人陈某为何现在才后悔?  第3张

检察官负责调查,对案件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在审查中,他们查阅了相关卷宗,追踪了涉案资产,并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了交流。他们发现,2019年,陈某因买卖合同纠纷而与某商行对簿公堂。由于与商家老板的个人恩怨,陈某未出席审判,也未执行判决。尽管他被列入失信名单,并受到高消费限制,但他依然未改变立场。他的怨恨情绪成为了执行判决的障碍。

检察官释法和解

经评估,检察官认为达成执行和解的可能性较大。他们通过面对面及电话方式,对相关法律进行了详尽阐释。在阐释过程中,检察官详细阐述了不履行判决可能引发的法定后果,并说明了主动履行判决所能获得的利益。每次交流均有效减轻了陈某的心理负担,并逐步让他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失误。在检察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陈某的态度最终实现了转变。

数字赋能成效

海曙区检察院近期引入数字化手段强化监督效能。通过运用“取保候审保证金民事终本案件执行监督模型”,已成功推动超过10起终本案件的执行进程。这一模型已被证实为解决执行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其应用成效显著,为司法执行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3000元执行款拖了5年!失信被执行人陈某为何现在才后悔?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