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纷纷致力于改善商业环境。通川区法院紧抓“法治是最佳商业环境”的核心思想,全面支持民营企业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详情如下。

筑牢保障根基

通川区法院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全方位法治保障如何做到?  第1张

通川区法院充分认识到法治对民营企业成长的重大意义,主动构建并优化了针对企业的长期服务保障体系。在针对民营企业的案件执行专项活动中,对相关案件进行了细致的风险和隐患评估。共排查执行案件超过200件,确保了执行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未发现任何违规查封、冻结、划拨等行为,有力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法治基础。

在排查阶段,工作人员严谨细致,对任何潜在问题均不疏忽,力求每个案件均能经受法律检验。各环节均依照法律流程严格执行,旨在确保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规范案件办理

通川区法院为应对企业法人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执行文书不予理睬或故意回避的情况,实施了坚决的行动。法院充分利用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确保违法者承担相应责任。自行动启动至今,已有4人受到限制高消费的处罚,4人被列入失信名单,8人被决定实施拘留,此举有效规范了企业行为。

实施这些举措,不仅捍卫了法律的权威,而且使众多企业意识到了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处理这些典型案例,发挥了显著的警示效果,进而推动更多企业依照法律规范运营。

坚持善意理念

执行过程中,通川区法院恪守文明善意原则,将企业资产活化作为案件处理的核心。针对各类案件的具体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策略,确保执行灵活。对面临短期困境的企业,特设“宽限期”财产措施。自2024年10月起,共处理民营企业相关案件25起。申请执行金额总计达886.45万元。实际执行到位金额为833.76万元。执行到位率达到了94.06%。

该措施不仅维护了胜诉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为面临困境的企业赢得了暂时的喘息空间。对三家企业实施了限高措施的延期,对两家企业则取消了限高措施,确保了企业能够持续正常运营,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实现胜诉权益

通川区法院采取多项措施,致力于协助胜诉企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执行阶段,法院强化和解工作,积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力求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执行方式灵活多变,力求降低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干扰。这些措施确保了企业胜诉权益的切实落实,同时提升了企业对法治的信任度。

执行和解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间的纷争,同时加强了企业间的协作。双方依据法律规范,达成了共识,此举共同助力了经济增长。

紧扣法律需求

通川区法院紧密围绕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大力推动普法宣传。通过向企业输送法律知识、实地走访和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细致解读。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痛点和瓶颈,实施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自专项行动启动至今,已举办10场法律进企业活动,进行26次走访调研。

企业能通过这些活动迅速掌握法规更新,增强法律意识。此举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和管理,降低法律风险。

厚植普法氛围

通川区法院计划持续进行法治教育推广。该法院将增强执行工作的宣传强度,并探索新的宣传途径。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法院旨在普及法治观念,提高公众对执行的认知、尊重和支持。此举旨在构建强大的宣传效应,促进法治环境的优化。

通过宣传推广,促使众多企业意识到法律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主动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改善商业环境的努力之中。

通川区法院在促进民营企业成长上进行了多项积极探索。这些举措是否能为其他区域法院提供参考价值?欢迎各位发表观点,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