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雨时节,安徽省绩溪县楼基村的一块山芋田里,一场名为“甜蜜革命”的活动正在悄然展开。这片土地曾经仅能自给自足,如今却焕发出新的生机,单亩产量突破了2000斤。同时,它还带动了网红粉丝和主题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在过去五年里,这种小香薯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产业转型决心

从自给自足到亩产2000斤!楼基村的小香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第1张

楼基村面积达14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572名。村民过去以红薯种植为主,但多为自给自足,未能形成大规模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领导发现小香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将其确立为村内的主导产业。为此,他们充分利用了120亩闲置土地,整合了相关资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一转变标志着从个体自给自足向大规模种植模式的过渡,期间遭遇了不少困难。经过村两委的慎重思考,他们决定指导村民探索这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把红薯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品种技术升级

楼基村为提高产量,引进了临安小香薯、海南蜜薯等高品质薯类,同时采纳了环保种植方法。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目前每亩产量稳定达到2000斤。科学的种植技术不仅提升了产量,而且保证了小香薯的品质。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不断采纳并实施前沿的农业种植方法,针对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制定了适宜本村的种植标准,此举有力确保了稳定的高产。

从自给自足到亩产2000斤!楼基村的小香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第2张

订单精准种植

为维持产量稳定,楼基村村委会及党支部依据详尽的订单资料,对种植规模及时间安排进行了合理布局。此基于市场需求的种植模式,减少了盲目性,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经济收益。目前,村民们正依照订单规定,在农田中井然有序地开展劳作。

企业间紧密合作,持续监测市场动态,根据订单情况科学制定种植策略,确保收获的小香薯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流通,从而实现生产与销售的紧密对接。

产业链条延伸

楼基村不仅专注于农业种植,还扩大了其产业领域。该村每年生产的手工红薯粉丝数量达到两万斤。同时,楼基粉丝加工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预计产量将翻倍。另外,该村成功培育了“绩溪炒粉丝”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

宣城市熬坑食品有限公司由村股份合作社创办。该企业专注于对当地小香薯进行加工。通过加工,企业生产出多种产品。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最终,这一举措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

多元销售模式

楼基村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打造网络销售平台,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该村生产的粉丝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小香薯产品已跨越地域限制,在全国多个省市热销。

电商的介入丰富了小香薯的销售渠道,这一举措拓宽了市场覆盖面积,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并品尝到楼基村的特色农产品。

未来前景展望

楼基村计划聚焦于小香薯产业,并计划拓展相关业务领域。该村计划建立种植示范项目,同时采纳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该村还将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旨在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自给自足到亩产2000斤!楼基村的小香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第3张

楼基村将得益于这些规划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香薯产业的收入预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此举也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楼基村的小香薯产业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您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