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是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专场,2024年昆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7%,这一成绩使其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脱颖而出,首次名列第一。

昆明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国第一,99.7%的优良率是如何做到的?  第1张

协同联动格局

昆明市已建立一套成效显著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各县区主动推进。遵循“保时促天、保天促月、保月促年”的原则,构建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网络。对区域污染源实施差异化监管,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形成统一协调的格局,有效应对各种污染挑战。

该联动机制确保了各级别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各尽其责、协同高效。市级层面负责统筹规划,县区级则负责具体执行,各环节紧密相连,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序进行,为空气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科技助力防控

昆明联合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致力于大气污染的科学治理。依据气象条件和污染特点,编制了针对性的季节性治理计划,确保对各个时期的污染问题进行精确处理。通过运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黑烟抓拍等高科技监测工具,强化了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对区域污染状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实现污染情况的实时监控与调度。

加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全年共发布空气质量资讯一万零八百八十五条,预警通告六百三十二条,以及周预测报告五十二期。借助这些技术工具和预警举措,相关部门得以迅速掌握空气污染情况,并预先实施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对生态环境和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

重点行业整治

昆明市对钢铁、水泥、发电等关键行业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排放规范,并积极推动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武钢昆明公司作为省内率先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展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此外,昆明市还督促相关企业制定应对污染天气的预案,并要求实施限产、错峰生产等应急减排策略。在此背景下,中石油云南公司成为省内首个获得A级绩效评价的企业。

机动车行业内,已广泛推行检验检测专项整治行动,共处理67起相关案件。同时,在机动车检测机构中实施了“红黄绿”编码管理方法。得益于这些举措,至2024年底,成功实现了氮氧化物减排910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796吨,超出了省里“十四五”规划中设定的减排目标。

专项整治行动

昆明市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扬尘和油烟污染问题,实施了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致力于从源头加强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执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六个百分之百”标准,确保工地扬尘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实时公布餐饮油烟选址的负面清单,并在网上设立污染防治告知书弹窗,实现线上线下申报告知的全面覆盖。

流动餐饮摊贩管理得到强化,全年共整治烧烤类违规占道经营事件超过三十万起。通过这些专项治理活动,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环境质量提升

2024年,昆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优良率高达99.7%。这一成绩彰显了昆明在防治大气污染上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居民得以享受清新空气,游客也因此纷至沓来。蓝天白云成为昆明的新象征,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昆明空气质量逐年提升,这一变化得益于政府的高度关注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执行。展望未来,昆明有望持续保持优质空气,为市民与游客营造更佳的生活与旅游环境。

未来展望计划

昆明市在取得显著成绩之际,正着手编制提升未来环境质量的规划。计划深化协同合作机制,提升科技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运用。将不断推动重点行业环保升级,并强化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此外,还将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鼓励更多市民加入环保行动。

将增加资金投入,并调配更多人力,致力于进行详尽的环境调查,力求发现更科学、高效的污染治理手段。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昆明地区的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对“美丽云南”的建设项目贡献将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