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蕉门河社区在“扫黄打非”行动中取得的成效备受关注。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无疑成为当前社区治理领域的显著亮点。
宣传工作全面展开
在“扫黄打非”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宣传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蕉门河社区充分挖掘各类宣传资源,包括户外广告牌、电子屏、宣传栏以及公众号等,这些均构成了其宣传的阵地。在社区公共广场、商场超市、公交站台、公园等人群密集区域,到处可见“扫黄打非”主题的宣传海报。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张贴和刊播的海报已超过1万次。这种全面且大规模的宣传,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在社区内,无论哪个角落,都可能是宣传的场所,从小孩到老人,不论本地居民还是外籍人士,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宣传信息。
蕉门河社区积极举办各类活动以扩大宣传影响力。其中包括“护苗”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性活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活动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每月举办好书推荐活动,以及“绿书签行动”进社区、“周末音乐会”系列、“好人故事分享会”等,这些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居民参与,有效拓宽了宣传覆盖面。
注重教育活动举办
社区广泛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其中,“护苗”宣传教育活动着重于对青少年的引导与保护。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青少年易于接触到不良信息。此类活动有助于为他们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此外,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举办,显著提升了社区的文明水平。以每月好书推荐活动为例,它激发了居民的阅读热情,引导大家远离不良书籍和出版物。
“绿书签行动”在社区开展的宣传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居民能清晰认识到哪些出版物是不应被容忍的,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辨别。此外,诸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周末音乐会”以及“好人故事分享会”等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在潜移默化中推广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扫黄打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区文化基础。
日常巡查专项排查
为提升社区文化氛围,蕉门河社区定期实施“扫黄打非”行动,包括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书店、文具店等成为排查的重点区域。通过定期的集中检查,社区能够迅速识别并制止各种非法出版和传播活动。不良出版物可能以多种隐蔽方式存在,此类排查构成了社区文化安全的初步屏障。
蕉门河社区在排查打击的同时,向经营单位派发了“扫黄打非”的宣传资料。此举旨在提升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并从源头遏制非法出版物流入市场。若经营者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出版物市场将趋向规范有序。
志愿服务队组建工作
蕉门河社区在执行网格化工作职责时,组建了“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该队伍在基层站点扮演着“哨点”的关键角色,犹如螺丝钉般紧密连接社区的治理环节。在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方面,志愿服务队做出了显著贡献。
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吸纳23名志愿者,其中包括“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工作人员及社区群众。这些志愿者共同服务时长已逾1000小时。他们在社区中积极宣传和排查相关事宜,其参与使得居民对“扫黄打非”工作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社区的基本情况
南沙区南沙街道的蕉门河社区于2019年正式成立,在广州市众多社区中,它相对较新。该社区是广州市首批,也是南沙区唯一一个被选为国际化试点的社区。其占地面积约为1.98平方公里,虽不算大,却拥有万达广场等三大商业圈。此外,社区内还设有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该社区常驻居民约为25000人,户籍人口则超过6000人,整体服务对象超过70000人,其中包括130多名外籍人士。由于社区人员众多、地域广阔且功能复杂,这无疑加大了“扫黄打非”工作的挑战,同时也凸显了其重要性。
总结目前工作成果
蕉门河社区在“扫黄打非”工作站的建设上,紧密围绕“自家人”品牌,投入了大量精力。社区通过整合资源,采取宣传、引导、检查、联合等多种手段,有效推动了工作的深入进行。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度,而且显著提升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其他社区是否能够从蕉门河社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关注社区建设与文化健康的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发表评论,给予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