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志愿者如何成为简牍文化的传承者?  第1张

小志愿者崭露头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规模达459人。在这支队伍中,少年志愿者年龄段为9至14岁,共计129人,这一数字接近志愿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尽管年纪轻轻,这些少年志愿者却能将1800年前走马楼吴简的深奥知识讲解得十分透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展馆内,志愿者向游客们详尽介绍简牍信息。他们口若悬河,表情集中,令人对其年纪感到好奇。即便遇到观众提问,他们亦能迅速给出答复,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培养模式独具匠心

2009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了“简牍文明传承者”项目,该计划致力于简牍文化的传承。经过多年发展,该馆成功构建了一个包括培训、实践与推广在内的全面培育机制。

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志愿者如何成为简牍文化的传承者?  第2张

博物馆对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专业知识的教育,目的是使他们对简牍的历史渊源及研究价值有所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志愿者被分配至展览区域进行解说,借此提升相关技能。同时,鼓励志愿者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简牍文化,旨在让更多人意识到该领域的特殊价值。

服务成果成绩斐然

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志愿者如何成为简牍文化的传承者?  第3张

自2009年以来,该馆成功培养了527名年轻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累计贡献了32560小时的服务。他们不仅承担了馆内导览任务,还参与了教育活动的策划,以及短视频的制作。

《简牍少年说》系列短视频中,志愿者们担任主播,向公众传播简牍知识。每期视频观看次数均突破两万。同时,他们撰写了120篇作品,讲述简牍故事,有力推动了简牍文化的传播。

个人成长收获显著

数年担任小志愿者,孩子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周子源为例,这位优秀的小志愿者在母亲的见证下,其沟通技巧有了显著进步。自小学至中学,他长期担任广播站播音员,并连续多个学期荣获优秀称号。同时,他的作文因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显得尤为出色。

樊知白,作为知名讲解员,自2016年加入团队伊始,初期因社交恐惧症在讲解时显得紧张不安,身体甚至出现颤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步增强自信,如今已能专业且礼貌地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实现了个人成长与转变。

知识研究勇于探索

在讲解过程中,小志愿者们多次遇到听众提出的问题。对于听众关于吴简中“斛”与“斗”计量单位的疑惑,志愿者们积极深入研究古代度量衡的相关知识。这一行为在班级中激起了对数学历史的极大兴趣。

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向专家请教。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和学习能力。他们通过实践,表现出对简牍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的决心。

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志愿者如何成为简牍文化的传承者?  第4张

文化交流备受赞誉

小志愿者们专业且举止得体,他们热情接待了众多国内外来宾。他们的生动讲解赢得了成年人的由衷敬佩,纷纷表示:“长沙年轻一代的文明交流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些小志愿者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上,中国青少年们展现了他们的独特魅力,并对传统文化抱有强烈的自豪感。这一举措提高了长沙简牍博物馆的知名度,同时吸引了更多人对中华简牍文化的关注。

长沙简牍博物馆备受瞩目,馆内聚集了一群优秀的小志愿者。您是否对这处场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请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更多人了解这些温馨的小志愿者及其所弘扬的珍贵简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