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国家一级演员去世”“国家一级演员被调查”等消息频传,该称号的规范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对此作出了明确答复。

文旅部调查更正表述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对官网转发内容中涉及“国家一级演员”不当用词进行了调查。经查证,该表述确实不符合规范,现已更正。此举凸显了文化和旅游部对职称表述规范的重视,并致力于向公众提供精确的信息。

此次调查及修订展现了文化和旅游部严格的工作作风。他们迅速识别并改正了不规范的表述,防止了公众受到误导,确保了职称评定信息的权威性得到维护。

国家一级演员称号竟不规范?真相令人  第1张

职称分类标准明确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艺术专业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演员职称体系被细分为四个等级。在这些等级中,“一级演员”被归类为正高级职称。

这些标准为艺术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设定了明确的标准,有助于构建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职称体系。这一明确的分级体系使演员及其他从业者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从而激发他们提高艺术造诣和专业能力。

公示结果无“国家”冠称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高级职称评审结果揭示,艺术领域的正高级职称,诸如“一级演员”、“一级编剧”、“一级指挥”等,均未标注“国家”二字。这一公示与职称评定标准保持一致。

职称评定不冠以“国家”之名,凸显了评价体系对专业能力和实际水平的重视,而非仅仅依赖“国家”称号。此举有效避免了公众误解,确保职称评定能更真实地展现从业者的专业成就。

地方评审情况一致

国家一级演员称号竟不规范?真相令人  第2张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人士指出,各地方在职称评审中授予的“一级演员”等艺术领域高级职称,无论是在公示内容中,还是在最终发放的文件、证书上,均未标注“国家”二字。此现象反映出地方评审过程对标准的严谨执行。

地方评审的一致性反映出职称评定在我国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各地方严格遵循标准,保障了职称评定的公正性与权威性,这对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滥用现象背后心态

专家指出,职称名称中滥用“国家”二字的现象,让人感觉更加“高端大气”,实则暴露出深刻的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部分人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艺术行业的发展不应受到功利与急躁心态的阻碍。艺术作品应当重视其内在价值和质量,过分追求虚名可能导致从业者忽视艺术创作的根本,从而损害作品的整体品质。

规范表述意义重大

文化和旅游部对“国家一级演员”这一称谓的表述提出质疑,认为其含义不够明确。对职称的规范表述有助于减少公众的误解,确保职称评定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此举还有助于激励从业者致力于提高个人艺术造诣。

确保职称与从业者的实际能力和业绩相符,方能够有效激发更多杰出人才投身艺术创作领域。艺术行业需摒弃浮夸风气,重返重视艺术本身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发展道路。

对艺术行业而言,规范职称用语具有深远影响。针对职称名称的不当使用,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