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启动 /b>

1月20日,共青团海城区委员会联合海城区青志协推出了“伙伴计划”团团活力圈活动,同时启动了2025年海城区“青力返乡·益起成长”青少年寒假托管志愿服务项目。地角街道上寮社区服务点接待了20多名儿童,他们将在寒假期间参与多样的活动。主办方指出,该活动旨在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同时有效应对假期照看问题。

活动地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既选定了地角街道的寮社区,又在中街街道的中山路社区增设了寒托班。这一举措旨在为那些在寒假期间面临看护难题的家庭提供援助,同时优先关注困境中的青少年等特殊群体。

寒假还能这样过?20多位孩子在地角街道上寮社区体验非遗技艺,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第1张

非遗体验课开课 /b>

开班首日,学生们便投入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之中。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耐心辅导下,他们对演唱咸水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志愿者们详尽地讲解发音与节奏,学生们则全神贯注地学习模仿,整个现场充满了欢快的歌声。

在课堂上,孩子们学会了剪纸和扎染的技艺。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剪纸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图案,扎染则诞生了独特的图样。作品一件件完成,孩子们兴奋异常,相互分享心得,共同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孩子的心声 /b>

李昕颖,海城区第八小学的学生,面带微笑说道:“我对这个寒假非常满意。在社区的寒托班,我跟随志愿者老师们学习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学习体验,远比在家看电视节目来得更有趣。”她觉得,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她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孩子们表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有限,未曾想到其趣味性竟如此丰富。他们渴望未来能够学习更多非遗技艺,并致力于其传承工作。通过这类实践课程,他们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寒假还能这样过?20多位孩子在地角街道上寮社区体验非遗技艺,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第2张

家长的认可 /b>

马奶奶送孙女去寒托班,对该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认可。她觉得这个班不仅能够为孩子的假期增添乐趣、扩大知识领域,而且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在孩子心中打下基础。鉴于寒假期间父母需忙于工作,马奶奶无法辅导孩子的作业,导致孩子在家感到无趣,大人们也因此感到忧虑。所幸,家门口的公益寒托班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家长们普遍认同,寒托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让孩子们有所作为,还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家长希望这类活动能持续进行,让更多孩子从中获益。

活动计划与规模 /b>

今年寒托班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月20日开始至24日结束,第二阶段则是从2月4日持续到2月8日,第三阶段则从2月10日开始,至2月14日结束。整个课程共计三期,每期均为五天的学习时长。预计将惠及1300余名小学生,为广大家庭提供便捷服务。

该活动涵盖了丰富的服务内容,不仅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还涉及安全防护知识、春节传统文化的教授以及多种体育活动。工作人员承诺将全力以赴保障活动质量,确保孩子们在寒假期间能享受到充实而多样的体验。

过往回顾与展望 /b>

从2023年开始,海城区团委联合青志协开展青少年寒暑假期托管志愿服务。至今,活动已顺利实施18次,服务了超过4100名青少年,并吸引了108名青年志愿者加入。

据工作人员透露,未来活动内容和形式将迎来优化,目的在于为更多儿童提供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此外,他们期望吸引更多志愿者和社会资源的参与,共同打造一个更优质的假期环境。关于此类寒托班活动,您觉得是否适合在更广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