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常州海事局在大型船舶运输保障方面实现了显著进展。该局成功引领99艘开普船安全进出录安洲码头,其装载的矿粉总量创下了新的历史最高记录。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揭晓其中的奥秘。
创纪录佳绩
2024年,常州录安洲码头活动频繁。常州海事局确保99艘开普船在此码头安全进出,这一数量较以往显著增加。这些船只共承载了840万吨矿粉,同比去年,船舶数量上升了30.26%,矿粉运输量增长了25.93%,均创下新高。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码头运输能力的增强,还显示了海事局在保障船舶安全方面付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数据增长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影响。矿粉运输的大规模进行确保了企业原材料供应,从而稳定了生产流程。此外,录安洲码头在水运领域地位得到提升,吸引了更多船舶和货源,进而促进了当地水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联合调研协商
常州海事局为提升码头服务质量和确保开普船航行安全,采取了主动措施。该局与江阴引航站协作,对常州录安洲码头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全面掌握了码头企业在开普船运输环节所遇到的挑战和具体需求,对操作细节和安全监管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本次调研中,海事局与码头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了针对开普船的安全监管措施。针对企业具体需求,海事局特别制定了开普船的江上进出安全保障方案,并对各方的责任及操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这一措施促使码头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首要责任,同时实施了重点船舶优先靠泊和离泊等策略,以确保开普船在码头的快速装卸和顺畅通行。
发挥专业优势
常州海事局在确保开普船航行安全方面展现了其专业特长。该局整合了锚地、夹江、桥区、河口、渡口等区域资源,致力于推进环录安洲水上交通的一体化组织建设。此举使得水上交通秩序得到优化,区域间连接更加流畅,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
海事局同时运用了多样化的信息化工具。如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闭路电视监控CCTV和“智慧海事”平台,对开普船实施全面而细致的监控。通过这些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开普船的实时位置和状态。此外,他们还能迅速为船舶提供包括天气和航道在内的关键信息服务。特别是“四直通道”这一高效运行的船舶通道,进一步保障了当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顺畅流通。
落实保障措施
常州海事局为促进港口等级的提升,采取了积极措施,专注于增强长江沿岸港口在矿石等物资装卸方面的效能。通过持续优化港口运作流程和升级装卸设施,该局显著提升了港口对大型开普船的接纳能力。此举为运输更多矿粉等物资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录安洲码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开普船航行安全需确保信息流通无阻。海事局负责提供相关区域的水位、潮汐、气象以及航道变化等关键信息,以便船员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海事局加强现场通航管理,部署海巡艇,对常泰长江大桥和录安洲码头附近水域进行交通组织,并提前引导船舶,确保了开普船与其他船只的安全交汇。
贯彻服务举措
常州海事局严格执行服务“水运江苏”建设的各项措施。针对录安洲码头的具体情况,该局制定了相应服务保障方案。该方案全面考量了码头的位置、航道状况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因素,展现出显著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实施这些措施后,深水航道的“黄金效能”得到了充分释放。一些因安全或流程问题而未能充分利用的航道资源现在得到了有效开发,从而提升了航道的通行效率,并减少了船舶运输的成本。此举不仅促进了开普船的运输,而且对“水运江苏”整体建设的推进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望 2025 年
2025年伊始,常州海事局确立了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该局致力于保障水域安全,通过持续优化监管体系,强化现场检查,以维护区域内船舶通航及港口作业的安全。同时,在生态保护方面,海事局将更加重视对水环境的维护,力求降低船舶运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常州海事局正致力于深度参与区域发展战略,旨在推动沿江港口功能的改进。该局计划深化与码头企业及引航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扩大港口业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水平。此外,他们正努力为构建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品牌作出更多贡献。针对2025年,您认为常州海事局还应实施哪些策略以增强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