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效能的提升对众多居民的健康权益极为关键,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在上海,近期这一领域有何新的进展?未来又将实施哪些新的措施?
基本医疗服务加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丰富诊疗项目。西医诊疗覆盖的疾病种类已增至133种,较之前增加了14种;中医诊疗的病种也增加到73种,增长了17种。药物种类也有所提升,目前平均配备达682种,加上延伸处方,总数接近1100种。这一举措使得居民在社区内就能解决健康问题,降低了他们对大型医院的依赖。同时,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号源优先分配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了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指导。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在患者就医感受中得到显现。全市重点人群在签约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上升至75.5%,较前政策实施时高出1.9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增长揭示了政策调整有效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反映出社区医疗服务在居民中的信任度持续增强。
发热诊室广泛设置
上海市已启动措施以满足居民发热就诊需求。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普遍设立发热诊室或发热哨点诊室。目前,发热哨点诊室的规范建设比例达到了89%。这一措施让居民在发热时能方便地接受初步医疗评估和诊疗,降低了不必要的出行,并有效缓解了大型医院发热门诊的压力。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能快速且便捷地到达社区设立的发热诊疗点。这一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同时有效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成果
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显著。签约人数累计达到1120万,签约率上升至45%。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签约率高达82.7%,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群体。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可度持续增强。
家庭医生在特定人群健康管理方面建立了稳固的基础。他们负责对老年人等关键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能够快速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并给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上海市已经开始实施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计划,该中心主要服务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心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并基于体检结果编制详尽的健康评估报告,这些举措旨在对老年人群进行更精准的健康管理。
该健康评估报告涵盖了老年人身体各个系统,内容涉及基础生命指标和重要器官功能。该报告为健康管理及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支撑,对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康复与护理中心建设
上海市在社区康复与护理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进展。截至目前,新增设了24个社区康复机构,使总数攀升至143家。同时,社区护理机构数量也增加了56家,累计建设数量已达92家。
康复中心设立了涵盖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护理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保证了患者康复进程的连贯性。该服务体系不仅提供基础护理,还特别增设了PICC静脉导管维护、伤口及造口等专业护理服务项目。
中医药服务阵地打造
上海在推广中医药服务至社区层面取得显著进展。该市已增设60个特色中医药流动诊疗点,使得总数增至172个。同时,成立了146个特色专科门诊,并设立了125个市级知名中医的基层工作站点。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已实现全面覆盖。
社区居民在家附近即可轻松获取中医药服务,这一举措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正面影响。此外,中医的诊疗和养生理念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2025年,上海计划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届时,社区医疗服务将扩大病种范围和引入新技术。同时,将增强专科诊疗实力,优先分配上级医院门诊预约,并实施“三优先”服务策略。这些改进措施可能对您或您的家人就医方式产生何种影响?敬请留言、点赞并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