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最新一批重点任务清单。其中,推动“企业迁移一站式服务”成为焦点。这一举措预计将重塑企业跨区域迁移的现状,受到众多企业的密切关注。

企业迁移涉及多部门

企业跨区域搬迁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跨越市场监管、税务、住建、人社等多个部门,处理众多事宜。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在企业搬迁中扮演着关键审查和管理角色。如市场监管负责审查企业资质,税务则负责税务迁移和清算。多部门间业务交织及繁琐流程,常使企业搬迁耗时较长,手续繁杂,限制了企业发展和资源整合。当前状况正是国家推进企业迁移改革所亟需解决的痛点,改革旨在梳理复杂部门关系,提升搬迁效率。

当前,众多部门间合作尚不紧密,企业迁移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能错失拓展全国业务的良机。每个部门犹如一个齿轮,企业迁移的大车需各齿轮协调运作方能顺利行驶。然而,实际情况是齿轮运转速度不均,这阻碍了迁移的进展。

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国务院部署得到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响应,发布《在部分地区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的通知。试点工作在北京等10省市展开,这些省市作为先行者,探索企业跨区域迁移的有效模式。在总局的指导下,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深入研究如何优化迁移登记流程和精简材料,为全国改革积累地方经验。

试点区域的工作实践中,存在众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创新举措可能为当地企业带来显著迁移优势,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和投资。另一方面,如何妥善处理创新探索与政策法规的协调问题,成为一大挑战。若能成功摸索出有效的迁移模式,这10个省市有望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学习榜样;反之,所遭遇的困难也将为其他地区在后续推进过程中提供警示。

探索迁移登记流程变革

试点区域正致力于研究企业跨区域迁移的登记流程优化。目前,企业迁移流程普遍存在手续繁杂、流程冗长等问题。通过流程优化,有望达到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的目标。例如,精简不必要的审核步骤,缩短材料反复提交的流程。将原本分散的流程整合,形成“一站式”办理模式,企业无需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

在企业搬迁期间,务必尽量减少所需文件数量。通常,企业整理相关文件是迁移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因为文件众多,难以全面准备,这可能会延误迁移进程。通过简化文件要求,企业仅需提交最核心、必需的文件,从而显著节省时间和精力。目前,多个试点区域已开始探讨哪些文件可以精简或替换,并已取得一定进展。

优化系统与数据共享

系统优化对企业进行系统迁移具有显著影响。长期以来,各部门间系统不兼容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企业在迁移过程中,系统间切换操作繁琐且易出错。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相关各部门加速系统优化,并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此举旨在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或共享接口,实现企业基本信息的一次性录入,并确保各部门能够共享使用。

以市场监管及税务部门的信息互通为案例,若实现数据对接,则市场监管部门的注册信息更新可即时传递至税务部门系统,从而消除企业重复录入的需求。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数据迁移的效率,还能降低因信息不一致引发的潜在税务风险及其他问题。

压缩企业办事时限

此次工作重点在于缩短企业办事时间。企业迁移若需耗时数月甚至数年,将对企业的规划和战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试点地区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企业办事时限。过去,繁琐的多道手续需逐一审核,耗时较长;而现在,正尝试多部门联合审核,部分流程得以同步进行。

企业进行迁移登记,过去需市场监管和税务部门依次审查,整个过程至少耗时数月。如今,试点地区正尝试将审查流程并行执行,在遵循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同步处理多项审查事项,预期将有效缩短所需时间至更合理水平。

档案管理办法助力迁移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档案局正迅速推进《经营主体登记档案管理规则》的制定工作。该规则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在迁移过程中涉及迁入申请、档案查阅、信息更新等环节的简化。以往,企业在多个环节和部门处理档案事宜,而现在只需在迁入地的登记机关提交一次迁移变更登记申请。

迁入地登记机构将依次完成档案调取、信息登记等程序,从而免去了企业人员在迁入与迁出地间往返的麻烦。当前,在档案登记管理上,电子登记档案已实现网络查阅与传输,确保了迁移过程中登记业务的正常进行。这一进步对于提高企业迁移的便捷性和办事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位读者,在国家全面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企业迁移改革备受关注。您对这一改革有何期待?是更倾向于流程优化,还是数据互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文章对您有所启发,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