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响起,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大多数人正享受着假期的快乐。与此同时,一群青年学子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迎来了2025年。在北京的图书馆与艺术中心,他们无私地投入了服务,创造了一幅非凡的画面。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真挚情感,还见证了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志愿服务团队组建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已正式开启“志汇绿心”项目。该计划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以及团市委联合发起,并由首都精神文明促进中心与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共同负责执行。自2024年起,项目开始面向高校学生招募志愿者。项目主要在周末、节假日等关键时段,为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提供志愿服务。随着项目规模的持续扩大,现已覆盖超过10所高校,并有3000多名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
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据最新数据,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突破三万小时,这一数据有力地展现了志愿者们的卓越贡献。
艺术中心志愿者上岗
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半小时,即9时30分,首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队伍已按时抵达北京艺术中心。此时,观众们正陆续步入场馆,志愿者的准时出现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职业精神。
吴雨然在西厅检票口担任志愿者,发挥着关键作用。她引导观众提前备好电子票,并在入口左侧兑换成纸质票。同时,她还提供关于非检票问题的咨询服务,如如何抵达大运河博物馆。凭借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她近两年参与了七次活动,对中心环境了如指掌。
图书馆志愿服务
元旦之际,北京市立图书馆内,中国戏曲学院大一新生赵娄菀菲表现积极。图书馆大门一开,她便立刻投身于森林书苑的巡查任务。
她紧紧握住指示牌,其上文字提示“请保持安静”。她迅速对模拟山体进行了两次彻底的检查。在检查的同时,她还协助读者挑选出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与她一同工作的志愿者们面带笑容,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安静且文明的阅读环境。
志愿者的奉献意识
学生们毫不犹豫地中止了假期,全身心投入到了志愿服务中,此举颇为不易。他们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内心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的奉献精神。
张席寰等志愿者强调,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对他们影响深远,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深刻体验到了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吸引力。对于他们而言,参与新年志愿服务具有特殊意义。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志愿者的奉献之心,同时也凸显了他们在个人成长上的所得。
志愿服务的效果
志愿者在公共场所扮演了重要角色。吴雨然等人在北京艺术中心为观众提供咨询,确保了观影过程的流畅,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艺术中心的良好形象。他们不仅是观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艺术中心形象的生动体现。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志愿者运用目光与手势进行指引,促使读者自觉保持安静。此举有效构建了融洽的阅读氛围,显著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项目未来展望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中,“志汇绿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时间的流逝,预计将有更多的高校参与其中。此外,项目有望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该计划旨在为众多文化设施带来积极影响,这将促进公众文化享受水平的提升,并且助力城市文化及多个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如何评价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还请您对本文进行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