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52周计划”推出
近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推动文明实践的持续创新和广泛推广,已正式推出覆盖全市的“52周”文明实践项目。该计划着重于整合和激活区域内五级阵地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从理论、文化、技能、健康、科普、便民等多个领域着手,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此番布局,确保达成“每年有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活动”的预期,让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文旅攻略与IP助力文明链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及时作出反应,发布了赏花导览、乡村咖啡馆项目以及冬季美食等特色旅游方案。同时,该局引进了热门IP《唐朝诡事录·西行》,旨在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智慧文化旅游新体验。这些举措与“52周计划”相互促进,将旅游与文化资源连接成一条连贯的线路,助力张家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持续进步,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烈参与。
“我们的节日”焕新光彩
“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活动巧妙地融合了传统节日的习俗与风貌。节日期间,一系列富有节日特色的文明活动得以举办,民众在参与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这些活动犹如春雨般滋润心田,带来了文明的新风尚。它们不仅激发了民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还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志愿服务定制暖心项目
金港街道的长山村“文明长在”志愿服务队针对不同群体,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服务方案。他们为年轻人推出了“青春闪耀”就业辅导服务,为退伍准备了“军歌嘹亮”项目。这些温馨的服务措施不仅彰显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还提升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群众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了温暖与关怀。
社区项目激发共享活力
锦丰镇冶金园的书院社区实施的“口袋共享计划”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计划成功吸引了众多“能人锋巢”的关注,激发了社区内“能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文明建设的热情,实现了场地、技能和服务的共享。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为居民带来了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体验。
特色项目跨越文明边界
后塍街道的后塍中心社区推行了“拾光奶奶”计划,该计划通过“老者协助年轻者、双方互惠共赢”的模式,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虹筑之家 工友驿站”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技能提升以及其他各类服务,“小候鸟在港城”活动则为儿童们营造了交流与结识新朋友的机会。这些措施促使文明实践活动跨越了年龄、职业和身份的界限,让每一个人在张家港的文明长卷中都能定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张家港的文明实践活动正显示出其蓬勃的活力。在众多项目中,您认为哪一个在文明实践中体现出最高的价值?诚挚邀请您积极参与,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讨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