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正值元旦佳节,北京的文化场所迎来了众多市民欢庆。上午时分,身着志愿者服装的青年学子在各个区域忙碌穿梭,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他们的无私付出,成为了新年开端的显著亮点。
志愿服务迎接新年
图书馆和艺术中心元旦期间接待了大量游客。中国戏曲学院大一学生志愿者选择在年初投身志愿服务,这一行为颇具象征意义。他们放弃了假日休息,活跃在图书馆各处,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风貌。在元旦这样的特殊日子里,他们的志愿服务传递了正能量。他们不仅提供了帮助,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新年。
北京艺术中心内,活跃着众多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坚守岗位,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此举不仅优化了市民的参观体验,还创新了新年活动的形式,展现出勃勃生机。
应对客流高峰
随着元旦假期将至,北京的文化设施迎来了大量游客。在此形势下,“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计划中的“志汇绿心”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该活动在十余所高校中选拔了大学生志愿者。本次共有约3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他们承担了客流调控、秩序维护和场馆导览等任务。这些志愿者的辛勤工作保障了即便在人流密集的情况下,场馆内的活动与参观也能井然有序地进行。
执行阶段中,比如在九点半左右,北京艺术中心还未对外接纳游客,距离其开放时间还有半小时,首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已提前到达现场,着手履行站岗职责。这一情况反映出,在客流高峰期,志愿者们已做好全面准备,并展现了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志愿工作的多样
北京艺术中心西厅的检票口,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在执行各项任务。他们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以吴雨然同学为例,在演出开始前半小时,她便开始提醒观众注意购票事宜,并能够解答关于场馆内部路线的咨询。在过去两年里,她在此进行了7次志愿服务,对场馆情况十分熟悉,即便是卫生间的具体位置也能精确告知。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志愿者赵娄菀菲在图书馆开门后迅速进行了两次对森林书苑的检查。她不仅帮助读者寻找图书,还举牌提醒,鼓励读者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志愿者的专业精神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展现了卓越的职业态度。吴雨然在培训阶段,便对每日更新的演出信息和接驳车时间表进行了详尽的记忆。她明白自己有责任维护场馆形象,并坚定决心,无论遇到何种问题都不退缩,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她高尚的职业品质。
赵娄菀菲的日常职责看似普通,但她的一个眼神或动作,就能有效引导读者降低交谈音量。她凭借专业的服务态度,成功为读者打造了愉悦的阅读环境。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她对志愿服务的深刻理解和全身心的投入。
志愿服务的意义
志愿者们认为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重大。张席寰志愿者透露,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对他产生了吸引力,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这种既帮助他人又促进自我成长的经历,让他觉得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志愿服务开启新篇章非常有意义。
自2024年发起的“志汇绿心”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有超3000名学生参与。他们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累积服务时长已突破3万小时。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项目的显著成果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效应。
项目的推动力量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下的志愿活动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该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以及团市委共同发起,并由首都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和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联合负责执行。得益于这些机构的共同努力,活动在周末和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成功开展了高校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同时确保了场馆运营中志愿服务需求的充分满足。
在假期期间,你是否也希望能像那些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那样,加入为公众服务的志愿者团队?请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此外,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