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年货邮吞吐量成功跨越了100万吨大关,这一成就格外引人注目。继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之后,这是成都民航领域的又一显著进展。此举标志着成都民航事业迈向新的高峰,其在全国的航空地位进一步巩固,备受瞩目。
成都航空枢纽的新地位
12月24日,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与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信息。成都跻身我国内地第五个“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城市,排名北上广深之后。此举彰显了成都航空业在全国的地位显著上升,与一线城市在航空运输领域并驾齐驱。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设有两个机场,拥有多项显著优势。其中包括11个货运站、27.6万平方米的总仓储面积,以及完备的专业物流设备和口岸资质。其年处理货邮的能力高达280万吨,位列全国前茅,这一能力也为实现100万吨的吞吐量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0万吨级的意义
刘学军,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指出100万吨级标志着运营进入了新的门槛。这代表着规模化运营的新起点。在此阶段,航空枢纽的综合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挥。
全国范围内,航空货运呈现出积极发展趋势。中国民航大学的专家指出,我国货运总量已创下历史新高,国际货运增速显著。在此背景下,成都所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这反映出成都作为航空枢纽,正与航空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相契合,且其发展成果显著。
货邮吞吐量的发展轨迹
据数据显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货物与邮件吞吐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在2023年,该枢纽的吞吐量达到了77.2万吨,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由第七位跃升至第六位,同时,国际和地区货物的吞吐量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24年1月至11月,成绩显著,总量达到92.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3.4%,排名提升至第五。这一显著增速充分体现了成都航空货运的强劲发展势头。
货物类型的新变化
全球产业链的演变导致成都航空货运的货物种类发生了新变化。目前,跨境电商和进口生鲜的占比持续上升。这一现象反映出成都空中运输正在调整以适应全球贸易的变动,以及新兴货物类型比重的变化。同时,这也显示了成都航空枢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正在经历转变。
成都航空枢纽的转变表明其具备应对更多种类货物运输的能力,能够顺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于推动成都以及四川省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各方通力合作
在省市对货运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下,众多机构共同致力于建设航空枢纽。机场、海关、口岸物流管理部门以及双机场所在地的政府共同合作。他们集中力量发展全球航空门户枢纽,并着力构建空中货运通道和货运圈。
成都海关在双机场推行的服务模式成效显著,包括全天候免预约通关服务以及鲜活产品专用通道,这些措施均有助于保障货物快速通关。此外,通过多方协作,货运吞吐量实现了显著增长。
航线网络的不断优化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已设立85条国际与地区客运及货运航线,其中货运航线超过30条。每日,国内外全货运航班进出港的架次接近40次。航线网络持续扩大并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轮辐式航线网络结构。
该布局有助于加速货物及乘客的流通与运输。此航线网络结构增强了成都作为航空枢纽的地位,并加强了成都与国内外各地区的联系,提升了成都在航空运输领域的竞争力。
在阅读至此,您是否认为成都有望在航空货运及邮件吞吐量方面超越那四个城市,跃居全国首位?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