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1张

全球临空经济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双流区依托双流国际机场的便利条件,正遭遇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一趋势无疑值得关注,其发展态势颇具吸引力。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2张

双流区的临空经济基础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3张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4张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临空经济愈发关键,双流区凭借其独特优势迅速崛起。该区拥有国际航空枢纽,基础设施完善,开放平台多样,政策资源丰富。这些优势为临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双流区处于较高的发展起点。无论是机场设施的完善还是政策支持的充足,都使双流区在区域竞争中能够充分利用机场资源,推动临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双流区与双流机场历来依赖机场资源。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该地区在临空经济相关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众多企业被吸引至此,形成了产业集群。这种效应进一步强化了该地区在临空经济领域的优势。借助机场的便捷交通,货物运输、人员流动及相关服务业均得到推动。

两场一体”下的新挑战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5张

自“两场一体”模式启动,双流区与双流机场的发展态势出现显著转变。以往独立发展的态势已被打破,双流区须摒弃以往独立发展的模式。为此,双流区需探索新的增长途径,以增强发展水平。在此模式下,双流区和双流机场需应对来自周边区域或他处航空枢纽的竞争,同时需对资源分配和发展重心进行重新规划。

双流区与双流机场需在“两场一体”模式下,探讨如何平衡与天府机场的协作与竞争,确立自身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创新突破。这一问题在当前模式下亟待深入思考。此外,在新的体系下,确保旅客和货物流量既得到保障又实现增长,成为了一项紧迫的挑战。

“客货并举、两业融合”转型方向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6张

面对挑战,双流提出了“客货并重、两业融合”的策略。该策略旨在促进航空经济主导产业从单一的航空运营向航空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领域的融合转型。这一转型方向全面考量了当前临空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及自身资源的综合应用。此举是双流区和双流机场未来长远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抉择。

分析双流机场与天府机场的客货运输能力,2022年两者均被认定为国家级空港物流枢纽,具备显著货运优势。为提升客货协同发展,优化客运与货运资源布局及规划至关重要。在航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方面,探索如何实现两者互利共赢,如机场周边协同办公模式、产业链互补机制等,是未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7张

延伸产业链的转型维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8张

增强航空临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极为关键。今年初,位于双流区的空中客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国内首个此类服务中心。双流区设定了更为宏大的愿景,计划到2027年,全面建成国内首个国产大飞机一站式维修基地,成为全球航空维修产业的领先高地。同时,该区还致力于在2030年前,将航空维修产业规模扩大至200亿元人民币。

维修产业领域的发展仅是其中一环,航空研发与制造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双流地区凭借全国独此一家的大飞机机载设备适航审定中心,正着手布局建设大飞机机载设备研发制造园区。目前,以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为核心的三条主导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这些产业链不仅为双流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而且推动了临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航空现代商务区的目标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9张

2027年,双流区旨在将航空现代商务区建设成为交通枢纽流量转换的关键节点、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以及机场城市发展的示范区域。该机场位于城市中心,具备城市机场的独特优势。若其在现代航空商务领域持续发力,有望显著提升双流区的消费活力。这对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双流区与机场周边商务区的协同进步,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例如,能够吸引更多国际商业团队通过机场便捷地进入商务洽谈区。

双流区推进航空现代商务区的建设过程中,遭遇了众多挑战。其中,如何吸引高质量的商业资源入驻,如何构建完善且独具特色的商务环境,以及如何实现与机场的无缝衔接以提升流量转化效率,这些问题均需在建设阶段予以解决。

适航产业发展维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第10张

双流区与双流机场正积极运用航空港资源,推动适航产业的增长,这成为其“转型升级”策略的关键环节之一。此举旨在强化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产业与城市整体发展的紧密联系,这是双流向“机场城市”转型的重要步骤。适航产业的拓展涉及众多领域,涵盖了满足机场周边安全与航空交通需求的各类产业。

如何准确筛选适宜航空港周边发展的产业类别,并实施有效的政策指导和资源融合,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双流区、双流机场乃至整个城市的进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挑战。此发展模式对于其他类似机场周边区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若您对临空经济有深入了解或持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