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的“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取得了新突破。该工程是关键民生项目之一,其开放式建设项目系列的首场活动于当日启动,引起了广泛关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文化展示和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众多亮点值得特别关注。

揭秘老北京文化传承: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冬至嘉年华温暖来袭  第1张

畅和院儿项目概况

“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项目具有显著意义。项目对阅读区、展示区、亲子活动区、荣誉展示区、老年餐厅等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该空间以会客厅形态呈现,采用“综合窗口”和“全能社工”的服务模式,并组建了志愿者管理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温馨、美观、富有深度的居民社区。多样化的功能区域满足了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无论是老人寻求美食,儿童寻找亲子活动场所,还是居民寻求阅读提升自我,这里都能提供满足。从模式创新的角度来看,这种新模式提高了社区治理效率,突破了传统各自为政的局限,实现了服务的综合性和高效性。

揭秘老北京文化传承: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冬至嘉年华温暖来袭  第2张

活动主题内容

本次活动的主题聚焦于“传承老北京文化,共度温馨和谐院落冬至”。这一主题不仅塑造了活动的基调,更体现了弘扬文化、传递温暖的双重目的。活动内容分为“畅游”、“和谐相聚”与“院落融合”三大板块,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文化展览、揭牌仪式和便民服务,每个环节都紧密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这种安排充分考虑了居民多元需求,旨在满足他们的文化兴趣,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在冬至这一特殊日子提供温馨的服务与祝福。

畅观中的文化传承

揭秘老北京文化传承: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冬至嘉年华温暖来袭  第3张

活动现场“畅”观中,居民络绎不绝地进入社区服务区,参观展示老北京文化的展览,成为一大焦点。展览中,九座城门建筑的古今对照图片格外吸引人,让人仿佛穿越历史,深切感受千年古都北京的独特魅力。这些城门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图片的呈现不仅带来了视觉享受,更促进了文化交流。此类活动让年轻一代对传统北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老居民在此怀旧,找到了文化归属感。这些图片记录了北京的发展历程,如今在社区空间展出,有效拉近了居民与北京文化的距离。

揭秘老北京文化传承: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冬至嘉年华温暖来袭  第4张

和聚下的多方参与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的“畅和院儿”社区服务空间、志愿服务队的“书香紫竹”活动基地以及“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实践基地均已完成揭牌。此举预示着该区域将迎来更多资源。同时,众多高校学生自愿加入“畅和院儿”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的加入展现了青春活力与热情,为队伍注入了新活力。这一趋势凸显了社区活动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对社区治理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院融里的惠民互动

活动现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北京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分享了学习技巧,这一活动实用性强,或许为社区学生提供了提高学习成绩的机会。居民们积极参与了制作兔爷、构建防震减灾模型、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在娱乐的同时,让参与者掌握了科普知识,传承了传统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为高龄独居老人送去了饺子,共同欢庆冬至。此外,护牙活动、防震减灾科普、非遗展览等便民服务同样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社区服务的便民性,将关爱传递给了社区的每一个成员。

畅和院儿的未来发展

紫竹院街道负责人强调,“畅和”与“长河”的谐音富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不仅揭示了紫竹院文化的核心,也寓意着快乐、安逸、和谐、吉祥的生活与精神风貌,成为街道城市更新理念的核心所在。同时,“院儿”所蕴含的邻里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面向未来,紫竹院街道将不断关注社区需求,整合资源,加强“畅和院儿”品牌建设。依托社区服务空间,紫竹院街道将开展政务便民、公益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活动,以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此举展现了街道对未来社区治理的清晰规划,并向居民传递了积极信号,预示着社区环境将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逐步提高。

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提问:您如何看待社区举办此类多元化、综合性质的活动?敬请给予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