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午后,海淀区在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举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讲座。该活动旨在向青少年普及环保知识,同时体现了海淀区在生物多样性教育领域的积极举措。

科普报告的举办背景

海淀区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形势下,一系列科普讲座得以开展。其中,首场活动选在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举行,该校学生环保意识基础良好,举办此类活动有助于在青少年中播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此举与全球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并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揭秘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方案:2024-2025年如何打造‘西山画屏’绿色空间?  第1张

选择学校作为特定场所,主要基于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这一事实。在校园内开展此类科普活动,相当于在潜在的建设者心中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此举对于未来社会环保观念的普及和实施,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官俐萍的主题讲述内容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水与自然生态环境科的负责人官俐萍开始了她的报告。在报告中,她通过生动的假设引领听众踏入生物多样性的领域。她详细阐述了海淀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现状。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态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2024至2025年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布局,这一策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描绘了发展蓝图。

2024年,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在西部山区等区域展开,监测数据引人注目。其中记录的鸟类种类达104种,其中许多种类被列入重点保护名单。较2023年,新增鸟类33种,占北京市鸟类总数的60%,这些信息凸显了海淀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保护工作的初步成果。

曹垒的鸟类科普

曹垒研究员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就鸟类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其报告中,红脚鲣鸟的形象尤为突出,该物种经历非典型成长过程,并拥有与众不同的青春阶段。她所展示的鸟类图像与视频,生动地揭示了鸟类的丰富形态与美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鸟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指出,追踪鸟类的设备宛如探索未知领域的神奇工具。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陌生的知识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自然界鸟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鸟类世界丰富性和保护鸟类重要性的认识。

揭秘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方案:2024-2025年如何打造‘西山画屏’绿色空间?  第2张

联合主办单位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了本次报告会。在海淀区生态保护政策和执行层面,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扮演着主导角色。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贡献了其专业的科研知识与成果。北航人文社科学院不仅提供了活动场地等必要支持,还致力于营造学术与教育氛围。三方协作,实现了各自优势的互补。

将专业知识、适宜环境以及最新成果有效结合。此类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方式,为未来环保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互动与收获

报告结束后,学生们与专家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他们关注如何从个人层面着手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态度体现了学生对环保的深切责任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一致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理念。例如,他们计划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并在垃圾分类上做得更加精细,这些都是他们能够立即采取的行动。

科普报告不仅传播了知识,更关键的是激发青少年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这种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添了青春活力。或许,通过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细微处的调整,便能产生出乎意料的环保效益。

科普报告的后续及意义

报告会标志着这一系列科普活动的开端,海淀区未来有望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以期在更广的区域内触及更多人群。探讨科普教育能否在更多学校或社区推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若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揭秘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方案:2024-2025年如何打造‘西山画屏’绿色空间?  第3张

青少年参与此类活动,能否促使更多人加入环保相关领域?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本次活动有效传播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给青少年,这在环保教育领域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欢迎各位积极留言、点赞并转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