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回家”这件事是非常令人激动的。石桥街道杨家社区居民进行了选房抽签,这一事件拉开了拱墅区诸多安置工作成果展示的序幕,同时也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已经建成的百井人家安置房小区以及其他回迁安置项目上。
选房抽签活动
在石桥街道杨家社区的选房抽签现场,居民们满心欢喜。他们手中拿着抽到的红色便签纸,那喜悦之情难以抑制,尽显于外。这一抽签行为意味着他们多年的期盼即将成为现实,家庭有了可以安稳居住的地方。此次选房抽签不只是对住房的简单选择,更是居民们新生活的开端象征。这样的场景在拱墅区各个回迁安置项目中持续上演,它是关乎众多家庭的重大事件,对居民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着直接的影响。
拱墅区的回迁安置选房抽签正在有序进行。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开展组织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现场对抽签流程进行妥善安排,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大家深知这对百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每个环节都严格进行把控,以保障居民能够顺利地选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回迁安置成果
拱墅区在 2024 年的回迁安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仅就累计完成了 4210 户的回迁安置。达成了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幸福颐居”的回迁安置目标。涉及 54 个村,总计 2.5 万户的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历经 8 年已全部完成。这一成果表明拱墅区对民生工程极为重视且全力投入。
半山街道沈家桥社区在 8 月底,有 286 户居民完成了选房,其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得以圆满完成。9 月底,上塘街道的瓜山南、北项目,涉及 340 户以及 1244 套,提前 2 个月就达成了全年累计安置 484 户的目标。石桥街道的石桥、永丰、华丰、杨家四村也完成了 2723 户大规模的安置工作。这些数据表明回迁安置工作正高效推进。
下半年安置工作加速
下半年,拱墅区的回迁安置工作加快了速度。各个社区都在积极推进安置进程,就像在进行赛跑一样。这种加速并非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拱墅区在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果。从政策层面的推动,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投入,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
各街道和社区都清晰地明确了任务与目标,并且充分地调动了各类资源。就像上塘街道那样,在完成任务分配之后,迅速地推动了项目的进程。干部们深入到群众之中,积极地解决问题,大力地宣传政策,从而使得安置工作得以快速地推进。这不但为居民能够早日“回家”提供了保障,而且也让地区的发展变得更加稳定与和谐。
高标准建设与配套
拱墅区的回迁安置一直秉持着“不低于中等商品房”的建设标准。比如百井人家安置房项目,在交付时周边的配套设施十分完备。老年食堂能够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邻里中心给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场所;医疗设施可以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便民商超为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口袋公园让居民有了休闲的去处,从而构建起了“15 分钟高品质生活圈”。这种高标准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居民居住的幸福感。
拱墅区在其他安置项目里也是这样。在这些项目中,会对楼盘的建筑质量进行考量,也会对户型设计进行考量,同时还会对周边的教育资源进行考量,以及对交通设施进行考量等,目的是力求为居民打造出既舒适又便捷的居住环境。
阳光建管模式
拱墅区为提升安置房小区群众的满意度,推出了别具一格的“阳光建管”模式。此模式的关键在于让群众参与到安置房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群众拥有了监督权,从而能够察觉到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阳光建管”,能使安置工作更具透明度。比如在建设过程里,群众能够查看建筑材料的使用状况,在管理过程中对物业等服务进行监督。此模式彰显了拱墅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了安置房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居民新生活展望
回迁安置工作完成后,居民们即将开启崭新的生活。他们将与过去简陋的居住环境告别,迁入宽敞明亮的新房。新的社区环境有助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们能够在周边的配套设施里享受生活的乐趣,子女也可以在更优的环境中成长。
大家是否认为拱墅区如此完善的回迁安置工作会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欢迎大家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