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凌晨,从法国马赛起飞的空客“大白鲸”运输机抵达深圳机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机型首次抵达深圳。这一事件无疑为深圳机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独特的“大白鲸”运输机
空客的“大白鲸”运输机,拥有1400立方米的庞大货舱和15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全球仅存五架。因其外形与鲸豚相似,故得“大白鲸”之称。该机型常承担超大型货物的运输任务。其卓越性能在航空运输界独占鳌头。这也是它此次来深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公众对其运输的货物是否特别充满好奇。
特殊保障要求
普通货机在保障方面存在差异,“大白鲸”运输机体型庞大,对停机位作业提出特定要求。装卸货物需搭建专用平台,并使用大型起重机在停机坪进行吊装,作业周期长且难度高,对保障能力构成较大挑战。例如,在选择停机位时需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失误,可能导致货物装卸问题。这也是众多机场在为其提供保障时格外谨慎的原因。
深圳机场的精心筹备
深圳机场为迎接“大白鲸”首次抵达,迅速采取行动。保障团队已提前成立,并制定了详尽的保障计划。货运代理、航空公司工程师等关键人员参与了现场勘查,并召开了专项会议。对航班计划收集、停机坪坡度测量等关键保障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组织和周密安排。例如,在停机坪坡度测量方面,精确到米的程度,以确保“大白鲸”停放时的稳定性。
高效完成任务的意义
深圳机场此次任务展示了其强大实力,其飞行区达到4F级标准,且此前已成功保障过其他大型货机。此次对“大白鲸”的保障进一步凸显了深圳机场在航班保障与航空物流领域的专业水平。此举证实了深圳机场具备保障更多特殊机型的能力,若未来有更多特殊机型抵达深圳,将大大缩短准备工作所需时间。
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任务圆满完成后,深圳机场在特种货物及超大型、超重货物包机监管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机场有望吸引更多特殊货物运输业务,从而增强其在全球航空物流领域的竞争力,并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贡献力量。
即将离深
12月12日凌晨,深圳将目送“大白鲸”离去。此次停留虽短,却承载着深意,令深圳机场深思。未来应如何优化保障措施,以应对类似特殊机型的运输需求?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意见。同时,敬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