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推出‘益企免’程序,企业滞纳金免除,执法温度感动企业负责人  第1张

当前商业领域,企业遭遇诸多挑战及监管规范。江北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的“益企免”支持措施及执法辅导服务,对企业而言如同及时雨。此举不仅让企业体会到执法的关怀,还彰显了执法的革新精神,吸引了广泛关注。

企业致谢背后的故事

近期,宁波江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专程访问了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据了解,该公司因施工图纸变更未按规定进行审查,擅自施工,已遭20万元罚款。面对需缴纳滞纳金的困境,执法机构提供了帮助。此举措源于江北区实施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其中包含“益企免”环节。此举表明,执法工作已超越单纯的处罚,更增添了关怀与支持。

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处理问题时,切实站在企业立场。当企业提出未按时缴纳罚款有合理理由,执法机构便对情况进行了详尽核实。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境,执法部门向企业推荐了“益企免”程序,旨在协助企业解决滞纳金难题。

“益企免”程序内涵

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了“益企免”创新项目。该项目在“三书同达”机制(即信用修复告知书、企业合规建议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机制创新。对于遭受行政处罚的企业,该程序允许它们依照规定申请分期或延期支付罚款,并可能减免滞纳金。此举展现了针对企业实施的全流程闭环执法与监管模式。

该程序使得执法方式由单一拓展至多元化。过去,企业在受到处罚后只能被动承受后果。如今,借助“益企免”程序,企业能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减轻负担。此外,该程序还能优化执法流程,从处罚到帮扶的各个阶段均得到完善。

执法中的事例呈现

以所提及的企业为例,在向其发出“履行义务催告通知”之后,该企业承认罚款未按时缴纳存在合理理由。执法人员对此进行了细致核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向企业推介了“益企免”方案。经过集体审议,考虑到企业主动整改、消除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对其追加的罚款进行了减免。在整个流程中,每一步都体现了严谨和公正,同时兼顾了人性化原则。

江北区并非唯一案例。执法全程贯彻了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针对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企业,多个部门联合采取多样化的行政辅导措施,诸如发出警告、提供指导等,旨在促使其依法依规开展业务。

多手段协同帮扶

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采用“益企免”程序的企业,实施了多项扶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以及多个部门协作支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此举旨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执法和监管机构已摒弃单打独斗,转而携手推动企业成长。

在协同帮扶的作用下,企业受罚后不仅需缴纳罚金,还能得到预防再犯的指导。比如,在指导企业解决关键风险隐患方面,这种帮扶尤为显著。借助一套完善的帮扶措施,企业得以在受罚后迅速进行整改,恢复正常运营。

推行后的成果显现

自实施“益企免”计划及引入“预约式”指导服务后,江北区业绩显著。至目前,已处理涉及企业减免加处罚款案件15起,减免罚款总额达32.4万元。此外,在协助企业整改关键风险隐患方面,已圆满完成31项任务。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政策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实效。

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基层行政执法在力度和温度上的显著增强。过去,执法活动主要侧重于处罚,而如今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这些成就同时表明,相关政策与江北区实际情况相契合,是切实有效的措施。

未来展望

成果虽已显现,但前方挑战众多。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是否将增强对企业的支持、拓宽援助范畴?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执法流程有望得到改进,以惠及更多达标企业。在提高执法监管能力的同时,优化商业环境亦为关键。这要求执法机构不断创新,企业亦需积极守法。读者朋友们,您如何看待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做法?期待您的评论交流,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文。

宁波江北区推出‘益企免’程序,企业滞纳金免除,执法温度感动企业负责人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