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计划,对10类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进行了抽检。检查结果显示,大量产品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这一现象引起了担忧。这一状况不仅威胁到建筑安全,而且与消费者权益紧密相连。
抽查产品概况
本次抽查涉及包括钢筋、水泥在内的10种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其中,水泥不合格批次达28个,建筑用玻璃5个批次,用水器具4个批次,采暖散热器6个批次,阀门10个批次,塑料及复合管材管件4个批次,人造板11个批次。这些不合格情况凸显了建筑材料质量监管面临重大挑战。
这些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产品在众多建筑项目中普遍应用,然而,众多不合格产品充斥其中,可能导致建筑安全风险,损害居住和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也可能提升将来维护与管理的费用。
水泥质量问题
水泥产品中,烧失量和氯离子含量两项指标未能达到既定标准。在建筑领域,水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在大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若水泥的烧失量或氯离子含量超过规定标准,将对建筑物的耐久性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在选购水泥时需严格筛选,并对持续生产不合格水泥的企业实施整改或淘汰措施。
建筑用玻璃质量问题
建筑用玻璃在耐热性能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此类玻璃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窗户和幕墙等部位。
若建筑使用的玻璃耐热性能未达标准,在高温条件下或遭遇火灾时,其功能可能无法正常实现,从而对建筑和居住者的安全构成威胁。以某些玻璃幕墙建筑为例,若玻璃因耐热性不足而破裂,存在坠落伤人或损害建筑整体结构的可能。
用水器具质量问题
用水器具表面耐腐蚀性及管螺纹精度未达标。此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若质量不佳,将直接降低使用感受。
家庭中的坐便器和水龙头若表面抗腐蚀性不足,则易遭损坏。此外,若管螺纹精度不足,接口便可能发生漏水,这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增加维修费用,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采暖散热器及阀门质量问题
散热器与阀门在螺纹质量及阀体最小壁厚方面未达标准要求。在北方,散热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若螺纹质量或阀体最小壁厚不符合规定,散热器与阀门间的连接可能存在不稳定性,进而导致渗漏现象。尤其在冬季集中供暖期间,此类故障可能干扰室内供暖,给居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塑料管材管件质量问题
塑料管材管件存在熔融温度不符合标准的问题。此类管材管件在给排水系统以及供暖系统等领域应用广泛。
若熔融温度出现异常,在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及使用条件的影响下,管材和管件可能发生形变或破裂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妨碍水流或暖气的正常流动,还可能引发水灾或热能的浪费,进而加剧能源消耗。
人造板质量问题
人造板在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及浸渍剥离方面不符合规定标准。家具生产及室内装饰领域广泛使用此类材料。
人造板若质量不达标,可能释放过量甲醛,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其胶合强度不够和浸渍剥离问题,会缩短人造板的使用年限,导致在使用数年后可能出现板材损坏现象。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了多项采购指导,尽管如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遭遇难题。关于如何从源头上提升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的品质,您有何见解?敬请点赞、转发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