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一场寒潮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然而,在这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东方航空的客机却接连遭遇了多起令人心焦的紧急状况。所幸,机组人员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成功化解了这一连串危机,为航空救援事业增添了新的光彩。

东航MU6168航班救援事件

25日晚9点27分,东航MU6168航班从大连机场起飞,目的地为西安。大约半夜23点,一名旅客在客舱过道中突然晕倒。乘务员刘玄迅速介入,展开紧急救助。随后,广播寻求医疗援助,旅客武先生加入急救行动。他们为发病的孙先生提供了氧气和穴位按摩,孙先生的情况逐渐改善。机长提前与西安机场地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并在管制部门的协助下,飞机加速飞往西安。客舱乘务员持续监测孙先生的体征,并为他安排了专门的座位和专人照料。飞机最终抵达西安时,孙先生已基本恢复健康。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东航机组在应对突发医疗状况时的迅速应对能力。

东航采取的后续保障措施十分周全,机组人员踊跃投入救援工作,地面团队亦做好了详尽的准备,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东航全面服务的宗旨和对旅客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

旅客表达感激之情

孙先生在离开飞机时,对乘务员和武医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这种感激是旅客对机组人员及援助医生最真挚的回应。对于一般旅客而言,飞机上突发疾病是一种无力的境遇,机组人员和其他旅客的协助仿佛是黑暗中的指引之光。此次东航机组成功救助的行动,以及他们对肠梗阻患者的妥善处理,赢得了广泛认可。在多方协作下,原本危险的状况得以圆满解决,这一积极的结果对旅客、机组人员以及东航公司来说,都是极佳的成果。

几小时后的相似事件

几小时后,东航航班上又进行了一次空中紧急救援。11月26日凌晨3时15分,从泰国普吉岛飞往西安的MU2082航班上,一名60岁的韩先生在离开洗手间后突然晕倒。乘务员迅速通知了乘务长曹钰,并立即进行急救。在急救过程中,韩先生一边吸氧,一边监测其生命体征。鉴于韩先生曾进行过心脏搭桥手术,且药物存放在托运行李中,情况显得尤为紧急。

幸运的是,一位护士在接到广播通知后立即提供了急救协助。在她的建议下,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同时,机长展现了积极的态度,尽管年轻却技艺精湛,他一边关注旅客的状况,一边做好了备降的准备工作。这两起事件发生的时间相隔不远,这无疑对东方航空的应急响应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机长肩负重大责任

寒潮中的高空奇迹:东航机组如何在万米高空化险为夷,守护旅客生命安全  第1张

刘启坤机长心知旅客的生命安全系于他的操控。为确保飞行安全,他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飞机着陆。此时,他的经验和技能显得尤为关键。他需不断从乘务长处了解旅客状况,同时,还需权衡备降机场等多种因素。

在高达万米的高空,机长不仅要负责操控飞机,还需关心遭遇特殊状况的旅客,这无疑是一项极为繁重的使命。机长的镇定自若对于化解危机至关重要,其每项决策都关乎旅客的生命安全。

乘务组的应急处理

在这两起事件中,乘务组展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面对乘客突然晕倒,乘务员们迅速向乘务长汇报,并立即启动急救程序。无论是搜寻医生,还是与专业人员紧密协作救助旅客,他们始终站在最前线。

在乘务员的日常培训中,应急医疗知识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在医生或护士尚未到达之际,他们负责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救援行动赢得了关键时间。乘务组在客舱内负责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尤其在紧急医疗状况下,更需展现出专业的精神面貌。

旅客平安后的思考

韩先生在飞机提前约十分钟安全降落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医疗救治。这两起空中救援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东方航空公司的应急反应能力。然而,我们亦需深思,如何更有效地预防空中医疗紧急状况,或者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作出更有效的应对。

乘客在乘机期间,普遍会提出一个疑问:如何有效保障自身健康与安全?我们期待广大旅客踊跃发表见解,并积极点赞及转发此篇文章,以提高公众对航空安全医疗急救的关注度。

寒潮中的高空奇迹:东航机组如何在万米高空化险为夷,守护旅客生命安全  第2张